9月8日,北京亦庄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亦庄综保区”)通过国家联合验收组验收。这标志着全国首个以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综保区已具备开关运作条件,即将封关运行,将为北京高水平对外开放注入新动能。
刷新全国综保区建设最快纪录
综合保税区作为我国目前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北京市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平台。
亦庄综保区2024年9月7日获国务院批复设立,今年1月22日启动建设,8月18日通过预验收,刷新全国综保区建设最快纪录。此次亦庄综保区正式通过验收,是北京市扩大对外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里程碑。未来,这里将打造全国综保区示范样板。
当前,在亦庄综保区0.61平方公里的规划区域内,已建成10万平方米的高标准产业空间,设立了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研发和保税检测维修四大保税功能区,构建起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为核心的产业生态体系。此外,亦庄综保区还同步培育了工业品一站式供应、大型设备融资租赁等平台,将进一步拓展融资租赁、跨境电商等新模式。
助企业出海降本增效
“通过亦庄的保税服务,拜耳医药年进口量非常可观。”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副总裁严森韬(Thomas Jacxsens)说。2024年,8家知名外资医药企业在京新设研发机构,其中6家选择落地经开区的北京医药创新公园BioPark,拜耳就是其中一家,助力本土创新项目孵化与转化落地。
“亦庄综保区具有区位优势,且能提供强有力的物流服务,对我们今后开展业务非常有益。”严森韬进一步补充道,尤其是在冷链产品取样方面,综保区的高效运转模式能够确保药品尽快送到患者手中。
除了已经在经开区扎根约30年的拜耳外,今年8月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首次亮相的初创企业米奥(北京)机器人有限公司,也计划入驻亦庄综保区。
“这会为我们节约很多成本,缓解企业资金压力。”米奥(北京)机器人有限公司CEO徐经鑑说,以往公司进口原材料制成机器人成品后再出口,需要缴纳两次税费,现在进口原材料储存在综保区内无需纳税,只用缴纳出口税费。此外,徐经鑑表示,综保区内聚集了机器人、新能源、高端制造等丰富的上下游产业,他也期待着能够与综保区内的其他企业合作共赢,形成发展合力。
二期建设即将按下“启动键”
随着亦庄综保区通过验收,二期建设工作也将按下“启动键”,新的产业空间和配套设备设施将持续拓展,产业创新、科技创新的特色也将进一步彰显。
据介绍,二期产业空间预计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将建设保税展览展示、保税检测维修中心及高端制造厂房。
记者了解到,亦庄综保区是北京市第4个综保区。据北京海关统计,“十四五”期间,北京市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值由621.89亿元增长至1333.82亿元,实现进出口值翻番。
其中,天竺综保区创新设置全国首家综保区内的特殊物品公共查验平台,全力保障了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建设;大兴机场综保区持续丰富生命健康领域保税业态,发展绩效评估排名增幅居全国综保区之首;中关村综保区则在全国范围率先实现了以智能通道替代实体卡口,以电子围网替代物理围网。现有4个综保区各有特色,构建起北京市“四区两场”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布局一批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以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综保区典范标杆。”北京经开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全表示。(鹿杨 和冠欣)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