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去北京!去中关村!
多彩金秋时节,千年古都北京再次吸引全球目光。9月17日,全球科技园区领域的顶级盛会——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IASP)世界大会(以下简称:“IASP2025年世界大会”)将在北京启幕。
以“追求卓越——创新集群助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来自全球9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位中外嘉宾,在北京,在中关村,将奏响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的华彩乐章。
历史的航程波澜壮阔,时代的大潮奔腾不息。
中关村书写了一部科技园区的创新史诗,激荡起全球创新创业的勃勃生机与气象,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从最早的“电子一条街”,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第一个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第一个国家高新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当前正在加快建设的世界领先科技园区,40年来,中关村已成为中国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
向新!向新!这是继1995年、2005年、2015年之后,第四次在北京举办这一素有科技园区“奥林匹克”之称的国际盛会,也是首次以北京市政府名义主办的IASP世界大会,对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助力中关村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牵手,共赴“中关村之约”
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为促进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作出新的贡献,IASP2025年世界大会,是一场“中关村之约”。
这场“中关村之约”,是友谊之约,合作之约,共赢之约。
5天时间,在2天的科技参访活动中,在3天主会期的国家会议中心一期主会场、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分会场,人们会看到,其中500余位外国嘉宾的笑脸,格外耀眼。
这将是一次探讨新时代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的热烈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章,更将是世界科技园区多元创新文化的一次精彩对话。
千人共话创新集群。全球知名科技园区管理者、领先企业领袖、权威专家学者、政府机构代表以及投资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科技园区和创新区域作为关键载体,如何通过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培育卓越企业,汇聚高端要素,从而驱动产业升级、城市转型和区域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
大会内容精彩纷呈。5天的行程紧锣密鼓。9月15-16日开展的科技参访活动中,7条精品科技文化参访路线,覆盖中关村国际机器人产业园、东升科技园、首钢园等10个科技地标,通过实地体验促进国际嘉宾感受北京创新生态,推动务实合作。
9月17日上午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开幕式,将发布重要合作倡议、回顾IASP年度历程并举行启动仪式。北京时刻和闭幕式将发布中关村指数,举行会旗交接仪式。
全体会议共设4场高规格会议,来自世界各地的科技园区领袖、企业家与思想领袖,将就科技园区发展趋势、产业升级及创新协同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平行论坛涵盖开放创新、城市发展、经济发展、未来趋势、技术与产业五大方向,依托全球论文征集成果举办15场,演讲嘉宾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等27个国家,多元视角与专业深度极大彰显。位于国家会议中心的展览展示,汇聚超过20家中外顶尖科技园区与机构在此搭建中外对接交流平台,推动全球科技园区合作。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IASP2025年世界大会,为全球科技园区交流与合作搭建了更高水平的科技“会客厅”。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加强全球科技合作成为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的必然选择。”国际科技园与创新区域协会(IASP)首席执行官艾巴·伦德如是说。
拥抱,中关村敞开怀抱
群贤毕至,气象万千。
开放,是北京,特别是中关村的鲜明标识。
意大利“千米红墙”科技园代表来了,南非东伦敦工业开发区代表来了,西班牙马拉加科技园代表来了……
还有美国三角研究园、日本京都研究园、瑞典林雪平科技园、法国索菲亚科技园等全球主要园区代表,跨越山海来到这里,寻找科技园区促进学术界、产业界与政府部门协同合作的“三螺旋”创新模式,寻找并见证心中向往的“中国方案”。
怀揣希望和憧憬而来,带着答案和信心而归——
先行先试,中关村正努力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在这里,“中关村速度”是看得见的创新力。
1微秒是百万分之一秒。早在2021年,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就把量子比特的相干时间提高到了500微秒以上,打破了2020年3月由普林斯顿大学创造的360微秒的世界纪录。
76秒,下线一辆车,这是小米造车的“分秒速度”;单日最大分拣量可达10万件,这是新石器无人车的“黑灯速度”;每3天发射一颗星,这是银河航天从“造星工厂”到太空织网的“银河速度”……
一组组跃动的数字,见证的是中关村的奋进之路。
在这里,每年都有一大批创新成果破土而出,诸多“全球首个”接踵而至;在这里,不到5分钟,就有一家科技型企业在北京落户、诞生;在这里,平均每天新注册科技型企业超过300家。
世界第五、中国第一。
全球知名创新生态系统研究机构Startup Genome发布《全球创业生态系统报告2025》,公布全球40个领先创业生态系统。报告显示,硅谷持续排名首位,纽约、伦敦、特拉维夫位列第2-4位,北京排名较上年提升3位,与波士顿并列第5位,成为中国唯一进入全球TOP 5的城市。
从曾经的京郊荒野到如今的国家“名片”,中关村敢为人先、风雨兼程,书写了一个奋进时代,也锻造了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在中关村的创新引领下,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步伐加快,已经迈过这些“1”——
看成果,北京被引论文数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在国内首屈一指。
看企业,北京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企业数量,稳居全国第一。
看增长, 2014-2024这十年,北京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每日新设科技型企业数量、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均增加了1倍多……
见创新、见发展、见未来,将40年时间凝聚成5天,在这里,与会者将看见、听见、触摸、交流、碰撞、思考。
“在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我们充分认可并推崇发展模式与发展阶段的多样性,正是这种多样性催生了丰富多彩的创新实践,往往能够启发全球其他地区的科技园区因地制宜地借鉴这些创新方案。”艾巴·伦德说。
同行,中关村逐浪向前
中关村不只是北京的中关村,更是中国的中关村,世界的中关村。
来到这里,人们想知道,科技园区需要怎样的“创新”?全球科技交流合作需要怎样的“进步”?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
IASP 2025年世界大会的底色是开放合作,成功的关键也在于开放合作。
大会闪耀全球智慧、深化务实合作、引领未来发展,将为全球科技创新事业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北京动力”。
大会共收到来自24个国家的122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征文范围广泛。论文聚焦科技园区建设的多个维度,经全球专家严格评审,最终68篇论文入选大会发言。其中,中国专家提交的论文有17篇,占比25%,不仅创下了IASP世界大会42年历史上主办国入选论文数量的新纪录,也标志着中关村乃至中国科技园区的建设经验与模式获得了国际业界的广泛认可。
大会首次设立昌平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分会场,通过“主会场+分会场”联动,拓展交流空间,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特别推出“IASP地平线项目”(IASP Horizon Programme),邀请国际科技园区内的科技企业来华,与中关村企业进行精准对接与洽谈,直接推动项目合作。
大会凝聚全球共识,将发布国际科技园区创新合作倡议,呼应众多科技园区追求发展的共同心声;发布《中关村指数2025》,科学评估并展示中关村创新发展的新高度,强化其作为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的地位;通过密集的交流与对接,力争促成一批实质性的国际园区间及企业间合作项目,持续扩大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国际“朋友圈”,显著提升中关村的全球影响力。
“国际交流合作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需。”
“北京给了我们欢聚的机会,中关村给了我们梦想的力量。”
“北京及中关村,启迪我们对未来的深刻思考,也给了我们难得的学习机会。”
“祝IASP2025年世界大会圆满成功。”
……
前来参会的中外嘉宾,他们的期待与兴奋溢于言表。
奋楫逐浪天地宽,万里写入胸怀间。
在嘀嗒的倒计时中,IASP2025年世界大会正款款而来。
志合者,不以山水为远。
中外嘉宾共赴金秋“中关村之约”,全球科技交流合作又将迈向下一个新起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