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京藏高速(G6)科创走廊上,藏着一座“既硬核又浪漫”的秘境——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以下简称:生命科学园)。
这里的静思湖化为“天空之镜”,水石淙淙、绿意环绕,身处其中好似走进了“绿野仙踪”。湖水波光倒映着实验室的灯光,流水潺潺间,一个个改写人类健康的创新正在发生!
科学家与产业共生共舞
“科学家敢干、资本敢投、企业敢闯、政府敢支持”,这十六字箴言,是生命科学园最生动的注脚。
截瘫患者实现用意念控制机械臂倒水、渐冻症患者能通过电脑屏幕输出近百个常用语句……“北脑一号”带来脑机交互的“未来世界”,这来自园区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以下简称:北京脑所)。
让失明者重见光明,基因疗法新药GA001正在路上。从发现神奇的光敏蛋白,到用病毒载体送到患者眼睛里,帮助恢复视觉的大胆实践,从实验室到临床前仅用了两年时间,这来自园区企业健达九州。
自主研发的抗癌药泽布替尼、奥布替尼走向全球市场,是北京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重要成果与实力证明。它们来自园区的入驻企业百济神州、诺诚健华。
这里不仅诞生了一批前沿技术、原创新药,还有一批重大成果,比如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北生所)邵峰团队首次证实的“细胞焦亡抗肿瘤免疫功能”,昌平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刘河生团队作出的精准化个性化脑图谱分析,这里的科学家就像探险家,在生命科学的新大陆上不断插上名为原始创新的旗帜。更酷的是,这里的科学家不甘只是写论文做研究,他们直接下场创业,把实验室的科技成果变成了治病救人的良药。
神经生物学家罗敏敏是北京脑所的联合所长,还是健达九州的创始人。生物化学家王晓东是北生所的所长,还是百济神州的联合创始人。邵峰院士在天然免疫及细胞焦亡领域取得突破,继而创建了炎明生物。北生所李文辉创办华辉安健公司,依托其全球率先发现的乙肝与丁肝病毒细胞受体NTCP,研发出治疗乙肝、丁肝的药物HH-003注射液,获得中国NMPA、美国FDA“双突破性疗法认定”,已提交上市申请……是科学家又是企业创始人,在园区里,已聚集一批科学家基于原创技术创办的科技企业,他们将实验室的“冷板凳”化作了产业的“热引擎”。
举一个例子,北生所所长王晓东,被称为手上有两支指挥棒,一支在北生所这方“改革试验田”赋予科学家更多自由,展开生命科学领域的原始创新探索;另一支则将原始创新成果带到“实战场”,撬动创新药研发。从他联合创立百济神州开始,十余年来,北生所8名科学家先后创业,渐渐形成一支科学家创业天团,而这8个创业项目也全部在生命科学园落地。
从实验室到实战场的加速度
为什么科学家爱在这里扎堆?因为在静思湖畔,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的距离从未如此之近!正如园区里流传的那句话:“科学家种下创新的种子,生态浇灌出治愈的森林。”
在生命科学园建成区2.5平方公里的版图上,竟然藏着十多所国内顶级的医药健康研究机构,汇聚了近一千家生物医药科技企业。园区有高博医院、北大国际医院、北大六院等一批研究型医院,近3000张床位,为开展临床试验提供了便利。有北京飞镖国际创新中心、新生巢等一批标杆孵化器,有59个生物医药共性技术服务平台,还包括宜明生物这样的国内领先水平的CDMO企业以及众多的外包服务机构。在生命科学园创业,“要啥有啥”,创业者只需专注创新,其余就交给专业“护航舰队”。
这里机制超灵活,孵化更轻盈。如百济神州模式,科学家负责核心研发和科学指导,经营管理交给专业团队,让科学家既能保持科研纯粹性,又能让成果加快落地。
如“北京飞镖”速度,北京飞镖国际创新中心通过解构研发流程、建立标准化模块和完善设施管理,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聚焦设计与创新,推动生命科学工程化,让创业公司回归本质:设计与创新。自2021年成立以来,北京飞镖国际创新中心已累计服务60余家生物医药创新项目和企业,累计孵化服务高新技术企业21家,专精特新企业11家。企业融资总额超30亿元,获得知识产权300余项。
新生巢创新中心则链接全球科研、临床、法规、产业资源,凝聚和孵化生物医药源头创新项目,截至2025年8月底,已累计孵化服务了90家公司,包括清华、北大、北生所、中国科学院、哈佛大学、MIT、美国加州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多个早期项目。
生命科学园已形成创新生态的闭环,让企业实现快入驻、快研发、快中试、快临床、快应用。越来越多生物医药前沿领域的企业选择在这里扎根,劈波斩浪。目前,园区聚集细胞与基因治疗重点企业40多家,在研管线约190条,其中已有近30个管线产品取得注册临床批件,约占全国总量的1/20。
北京市将医药健康产业作为助推首都创新发展的“双发动机”之一,2024年,产业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牵头,滚动实施三个“医药健康协同创新三年行动计划”,一轮轮的政策接力,为生命科学园插上腾飞的翅膀。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带动下,近五年昌平医药健康产业收入、产值(全口径)年均增长11%、16.6%,2024年全区医药健康产业收入达到1040亿元,首破千亿元大关。
正在扩容的“生命方舟”
展开生命科学园三期图纸,你会看到一个4.5平方公里的新园区正在崛起。
国际精准医学产业园、国际生物工程创新中心、科兴来福城、北京飞镖国际创新中心三期,四大项目协同推进,80万平方米的新空间正在生长,将使生命科学园从空间拓展、项目落地以及产业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让每个生物医药的颠覆性想法,都能在这里找到落地支点。
在生命科学园,读懂生命的重量!25年前,这里还是昌平史各庄农场的麦地,25年后,这里已成为北京医药创新的“生命谷”。当科学家在实验室捕捉到生命的新密码,当渐冻症患者用眼神敲出“你好”,当抗癌药让患者重获新生——生命科学园的故事,正是科技向善最动人的注脚。
这里没有奇迹,只有科学家们用心血浇灌的必然,且看这片土地如何继续改写人类生命的方程式。
故事未完,待续!
了不起的中关村,了不起的是勇于创新、持续探索的精神,下一站,我们走进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共同见证,“氢”尽所能,赋能未来!
近年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聚力打造了64家具有示范意义的高品质特色产业园。如今,这些园区已成为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的重要支撑和未来产业培育、创新生态打造的重要载体。北京科技融媒体特别推出「了不起的中关村」专栏,走访一系列创新创业活力涌动、产业集群实力雄厚的中关村特色产业园,介绍其在科技创新、产业培育、人才汇聚等方面的成就,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