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象征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IASP)的激光人穿越时光奔跑向前,来自97个国家的科技园区代表注视着这一璀璨时刻,共同见证全球科技园区创新网络的连接、共创与未来!
被誉为科技园区“奥林匹克”的IASP2025年世界大会开幕,《IASP2025北京中关村国际科技园区创新合作倡议》(以下简称“中关村倡议”)发布,让“创新合作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需”成为全场800多位与会者的共鸣。
中关村倡议中提出“五个园区”理念——创新、绿色、智慧、人文、开放,创新是灵魂、绿色是底色、智慧是引擎、人文是根基、开放是血脉。它们形成了相互支撑、融合共生的有机整体,这五个维度彼此嵌合、循环作用,共同推动科技园区从传统的“产业集聚区”向“新质生产力策源地”跃升。
IASP首席执行官艾巴·伦德表示,中关村倡议凝聚了IASP全球伙伴的广泛共识,提出了非常全面和前瞻性的理念,代表了科技园区未来发展方向,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计划。那么,这个“了不起的计划”在全球科技园区代表中引发了怎样的回响?
共话创新园区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围绕“创新园区”建设,多位代表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实践路径。哥伦比亚Ruta N机构的卡洛斯·弗兰克强调系统性布局的重要性,他指出:通过制定科技创新战略计划、设立创新枢纽、推动政策试点等,将科技创新嵌入园区发展内核。巴西代表Silvio则从创新主体协同的角度,提出社区大学创新空间通过开放创新平台,将大学的知识资源与企业的实践需求紧密结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路径。针对资源有限的园区,泰国代表Takron Opassuwan建议采取差异化策略:“聚焦专业细分领域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形成独特的国际竞争力。”瑞典代表莉娜·米兰达则提醒要注意生态平衡,她认为需“做到园区‘专业化’与‘通用性’的平衡,既聚焦优势产业,也欢迎多元领域企业入驻,保持生态韧性。”
共话绿色园区
(引领低碳发展新高地)
在“绿色园区”建设方面,代表们分享了各自的实践与思考。巴西圣保罗创新区André观察到:越来越多的创新集群将社会公平与环境保护纳入其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生态。西班牙马拉加科技园Sonia Palomo提出延伸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将科技园的创新延伸至交通出行、能源、文化及社会项目领域,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肯尼亚代表John Tanui介绍了该国的实践:将可再生能源、智能绿色等技术作为北裂谷智能经济枢纽的重要建设规划,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巴西专家Ricardo则强调技术赋能的重要性: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公共交通系统、能源管理和废物处理,构建多方参与的城市治理和创新生态系统。
共话智慧园区
(提升专业运营服务水平)
关于“智慧园区”建设,代表们从不同维度分享了见解。巴西代表Adriana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综合发展的催化剂,需要通过系统规划实现多领域数字化升级,真正响应市民关切。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创新园区Ezequiel Mesquita提出了超前布局的理念:在基础设施全面建成前率先建设沉浸式中心,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整合人、产业与城市发展。西班牙科技园协会Soledad Diaz指出,科技园区应聚焦于可持续发展、智能化基础设施和全球化创新网络构建,以AI为引擎推动创新社区的整体转型。尼日利亚代表Chinwe Okoli分享了该国的实践:通过成立解决方案创新特区,推出Anambra数字部落(免费培训100万青年掌握数字化技能),打造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创新生态网络。
共话人文园区
(打造有温度高成长创新社区)
在“人文园区”建设方面,代表们强调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麻省理工学院Tom Bentley认为必须打破传统的园区边界,将创新文化活动融入市民日常,打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土耳其代表Burak Keskik提出:真正的可持续创新源于成员的价值认同、自我实现和共同目标,需要通过“能力导向治理”和“人文导向创新策略”构建支持创业者的生态体系。巴西圣保罗州政府创新总监安德烈·卡洛斯·布萨内利·德·阿基诺指出,中国和巴西的科创工作都秉持着园区“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工作最终要服务于人,而非一味追求商业利益。
共话开放园区
(构建国际科技园区创新共同体)
就“开放园区”建设,代表们一致认为国际合作至关重要。尼日利亚代表Chinwe Okoli引用数据说明:全球85%的创新来自合作,强调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巴西代表Romildo Dias Toledo提出具体建议:通过建立金砖国家创新中心,链接金砖国家创新网络,构建跨国创新生态系统。土耳其中东技术大学科技园CEO Serdar Alemdar建议“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共建孵化器、设立跨国技术交易平台,在重点领域开展深度联动。德国代表Petruta Tatulescu表示,创新中心是当今互联世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需要建立连接各方的可持续生态系统。巴西TECNOPUC科技园Stella Sapper指出,科技园区发展需要系统考虑内部创新生态的构建和外部创新网络的嵌入,主动融入全球创新价值链。斯洛文尼亚代表Jernej Pintar认为,通过构建跨区域、跨领域的创新社群,可显著提升整个创新生态系统的韧性和活力。
中关村倡议之所以引发强烈共鸣,在于它不仅回应了全球科技园区普遍面临的挑战,更提供了一套可适配、可共享的发展框架。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化背景的园区都能在这一理念中找到自身坐标,践行以人为本、科技向善的价值观。它向世界宣告:科技园区不应是冷技术的试验场,而应成为温暖人类命运的共同空间。
更为重要的是,中关村倡议依托IASP这一全球网络,形成了实实在在的合作接口——此次大会期间的交流共识、企业对接、协议签约等,都在推动构建国际科技园区创新共同体从理念走向实践。
激光秀中那个穿越时空奔跑的激光人,仿佛正是中关村倡议的隐喻:它既象征着科技之光向前奔涌的不可阻挡,也寓意着全球通过创新合作共同向前的坚定姿态。而中关村倡议“创新、绿色、智慧、人文、开放”五大核心理念,恰为这场创新奔跑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