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北京,
创新涌动、合作如潮。
在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
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IASP)
2025世界大会于今日下午
在国家会议中心落下帷幕。
本次大会以“追求卓越——创新集群助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成功搭建了全球科技园区开放对话、务实合作的高端平台,促成了一批实质性合作项目,会上发布的《IASP2025北京中关村国际科技园区创新合作倡议》(下称“中关村倡议”),奏响了共建国际科技园区创新共同体的“中关村强音”。一起来看会期精彩瞬间——
指数发布——
擦亮中关村“金字招牌”
《中关村指数2025》在闭幕式“北京时刻”环节揭晓。数据显示:中关村综合指数在这些年来持续增长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攀升,比上年提升32.7个点,达到了362.1,相比基期,年均增长12.4%;五个分项指数整体上保持增长态势,中关村创新发展再上新台阶。
为了让国外嘉宾加深对中关村的了解和认识,规划设置7条科技参访线路,中关村软件园、东升科技园、生命科学园、北航大学科技园等园区开门迎客,向国际友人讲述着一个个关于创新的故事,彰显了中关村的硬科技实力。IASP开幕前,近百位国际嘉宾走进北京这些园区
"Innovation!""Amazing!""surprised!"......这场探园之旅,让外国嘉宾看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中国样本”,更为IASP2025世界大会写下了动人的国际合作新篇章。
华高莱斯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忠分析了中关村核心机制、产业链路、开放生态、前沿探索四大方面的创新实践,中关村发展集团总经理杨仁全、Hicool产业园总经理武沂等19位中关村产业园区负责人做了经验分享。
凝聚共识——
“中关村倡议”引起广泛热议
回顾IASP2025年世界大会,围绕“开放创新生态系统”“城市与园区协同”“经济高质量发展”“未来技术趋势”等关键议题,成功举办4场全体会议、15场平行论坛,来自中国、澳大利亚、意大利、丹麦、南非等27国的演讲嘉宾从多元视角与专业领域,结合各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共同探讨创新集群的发展路径与合作机制,系统展示了全球科技园区在低碳智慧空间、开放创新生态、城市更新与智慧城市等方面的最新实践与前瞻思考。
本次大会发布的“中关村倡议”,提出“五个园区”理念——创新、绿色、智慧、人文、开放,创新是灵魂、绿色是底色、智慧是引擎、人文是根基、开放是血脉。它们形成了相互支撑、融合共生的有机整体,这五个维度彼此嵌合、循环作用,共同推动科技园区从传统的“产业集聚区”向“新质生产力策源地”跃升。
IASP首席执行官艾巴·伦德表示,倡议凝聚了IASP全球伙伴的广泛共识,提出了非常全面和前瞻性的理念,代表了科技园区未来发展方向,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计划。
成果丰硕——
63家中外科技园区及创新主体成功签约
现场举行的签约仪式氛围热烈,大会促成42对中外合作项目,覆盖园区、孵化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多类主体,涵盖园区共建、技术转移、人才交流、联合研发等多个领域,涉及德国、意大利、新加坡、韩国、匈牙利、沙特、古巴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
据了解,本次大会上,多家孵化器、企业及科研机构达成合作,如中关村医疗器械园与德国Launch Rhein-Main孵化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与埃塞俄比亚农业研究院等,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跨境产业化。
此外,本次大会首次发起“地平线项目B2B链接中国”对接活动,为中关村企业与海外创新主体搭建高效沟通的“快车道”。IASP首设B2B链接,国际科技创新在此“牵手”
会旗交接——
传递共建国际科技园区创新共同体理念
闭幕式上,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将IASP会旗交予下一届主办方法国索菲亚科技园代表菲利普·马里亚尼。2026年,第43届IASP世界大会将在法国索菲亚科技园举行,延续全球科技园区合作与交流的精彩篇章。
IASP主席莉娜·米兰达高度评价本次大会的组织工作和成果成效。她指出,北京和中关村不仅展示了其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更为全球科技园区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路径与合作范式。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表示,IASP2025年世界大会将全球科技园区的智慧共识转化为协同行动的实践纲领,取得了丰硕成果,并邀请全球嘉宾明年再次相聚北京,参加2026中关村论坛年会,继续深化合作、共谋发展。
IASP2025世界大会虽已落幕,
但全球科技园区开放合作的
新征程刚刚开启。
以北京为起点,以中关村为桥梁,
国际创新共同体
正携手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