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5-10-28
                                            发布时间:2025-10-28
                                        
                                        
                                            
                                                 信息来源:创新创业中关村微信公众号
                                            
                                        
                                        
                                            字体:
                                            大
                                            中
                                            小
                                                信息来源:创新创业中关村微信公众号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打印
                                        
                                         发布时间:2025-10-28
                                                发布时间:2025-10-28
                                            
                                         信息来源:创新创业中关村微信公众号
                                                    信息来源:创新创业中关村微信公众号
                                                
                                            
10月23日,2025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老年服务科学与创新国际论坛举办。本届论坛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北科院”)、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国房协”)共同主办,以“科技赋能养老,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代表、专家学者等围绕“养老科技”开展研讨,共同分享科技赋能养老的创新成果与生动实践。
民政部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党委书记郑远长,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周安福,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老年学研究所所长陈功,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康养数字经济专委会执行主任兼秘书长王秀玲,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首席研究员郑址洪(Jeung Jihong),北科院智慧养老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兵作主旨报告。
郑远长指出,我国加速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需加强养老科技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突破,推动多模态AI与机器人融合构建智慧养老体系,明确智能设备责任归属,平衡创新与权益保障。周安福介绍毫米波感知技术在非接触式心脏健康监测、血压测量中的最新成果,展望太赫兹技术在味觉嗅觉感知及老年健康管理中的潜力。
陈功表示,AI可提升社区治理效能,通过大数据与智能决策支持风险预警和资源优化,以燕东园社区为例,倡导构建融合物联网与云计算的精准高效智慧社区治理新模式。王秀玲认为AI是重构银发经济价值链的核心,通过CCRC社区等场景提升老年生活品质,倡导建设“银发友好社区”。张博指出智慧养老是银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创新可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降低成本,建议跨区域整合打造“研发-制造-服务”一体化银发经济产业园。
郑址洪介绍了老年人出行能动性的重要性,建议结合智能交通、无障碍设施与适老化设计,开发符合老年认知习惯的出行工具与应用,构建友好出行环境。
活动上,北科院发布《北京科技赋能养老典型场景研究报告》,聚焦失能老年人“如厕照护”“洗澡照护”“进食照护”“衣物穿脱”等八大高频刚需场景,建议率先开展“人工智能+失能老年人照护场景”示范建设。

10月24日至25日,2025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麋鹿与生态保护国际研讨会举办。本届论坛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办,以“全球视角下的麋鹿保护与鹿类生态恢复:科学研究与实践”为主题,围绕麋鹿回归祖国40年来的保护成果与未来规划展开深入交流,来自全球主要鹿类动物分布区域的9个国家和地区的动物学家、生态学家、研究人员和保护工作者齐聚一堂,共谋鹿类保护与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
活动上,《中国麋鹿保护成效报告》发布,该报告全面展示了四十年麋鹿与生态保护的成就,聚焦生态文明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并对标全球鹿类动物保护的现状,对未来发展方向作出展望。此次会议为麋鹿及鹿类生态保护研究、公众参与物种保护、生态文明文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撑,针对保护中的科学难题,建立跨国合作研究机制与定期交流平台,明确了未来麋鹿及鹿类保护工作的目标与任务,为全球鹿类保护与生态恢复贡献了中国方案。
会议邀请国内外专家院士、教授、一线工作者参会,围绕“世界鹿类动物保护”“科学教育”“鹿与生态”等主题共设16个大会主旨报告;针对麋鹿保护及鹿类保护的科学难题、麋鹿种群的高质量发展、国际合作等展开“鹿与生态”对话;开展“麋鹿迁地保护种群交流”“文创交流”“野生动物保护交流”等三个论坛,全面展示四十年麋鹿与生态保护的成就,聚焦生态文明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对标全球鹿类动物保护现状与展望,通过此次会议开展更广泛的创新与合作。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主席Razan Al Mubarak(拉赞·穆巴拉克)、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秘书Astrid Schomaker(阿斯特丽德·肖梅克)、英国乌邦寺公爵Andrew Russel(安德鲁·拉塞尔)、英国驻华大使馆区域合作参赞Anthea Heffernan(贺蕊)等国际组织与国际友人应邀为研讨会致辞,高度肯定中国在物种保护和生态修复方面的全球贡献。
穆巴拉克指出,“麋鹿重引进已成为全球最成功的物种重引入范例,IUCN将其誉为‘野生动物重引进的中国范式’,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目标提供了生动实践。”肖梅克则表示,“麋鹿保护成就体现了持之以恒的科学努力与国际协作,是对‘昆蒙框架’目标的重要贡献。”
关于中关村论坛
中关村论坛创办于2007年,以“创新与发展”为永久主题,是我国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论坛由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等组织机构支持举办。中关村论坛年会主要包含论坛会议、技术交易、成果发布、前沿大赛、配套活动等五大板块,在年会期外,举办贯穿全年的常态化系列活动,高位链接全球创新资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