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30
信息来源: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微信公众号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发布时间:2025-10-30
信息来源: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微信公众号
“来到这里,第一印象不是传统的办事大厅,而是一个由机器人、AR眼镜这些智能设备构成的‘科技化服务生态圈’。”这是一位在北京生活工作了20年的国际人才代表参观完这里的感受。

10月29日,首个“北京国际人才服务港”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正式揭牌。步入政务服务中心一层大厅,从总咨询台开始就充满了科技互动元素:智能AR眼镜实时翻译、数字员工“小亦数智人”亲切引导、文件流转机器人精准传递材料,还有智能鲜饮机器人为等候人员提供饮品......在这里我们看到,科技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贯穿服务全程的“智能桥梁”。

这个服务港有哪些新亮点,一起来看——
外籍人才一站式办理:
可高效办理来华工作许可、签证、执业许可等政务事项,也可办理子女入学、税务、法律等服务,以及租房、家政等生活类事务;
本土人才服务同步升级:
支持人才引进、积分落户、工作居住证办理,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创新创业服务;
“聚英卡”一卡畅享城市服务:
外籍人才持此卡可享受社会保障、就医结算、交通出行、文化旅游、金融支付等多项基础服务,进一步提升外国人在华工作生活便利度。
一位随行参观的国际人才代表在体验时说:“在北京工作我一直感觉办理业务很方便,这种感觉在这个服务大厅里也有体现,这个眼镜能翻译一百多种语言,减少了大量的沟通时间。”

“我们深度融合区域科技创新元素,高标准打造了北京首个集成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自助服务功能最强、生活服务事项无死角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经开区工委副书记石威表示。
人社部外国专家服务司副司长沈振宁提到,服务港揭牌,对于落实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重大战略部署具有重要意义。人社部将一如既往支持服务港建设运营,不断探索国际人才服务管理的新机制、新路径。

揭牌仪式上,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北京市人才工作局副局长杨璞介绍了北京国际人才服务港建设方案。服务港通过构建“科技赋能、数智驱动”服务模式,集成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打造智能服务体,线上线下融合可实现近百项政务、事业、生活类服务事项“一站式”全链条办理。
下一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人才工作局将联合各区,持续完善外国人才服务保障体系,稳步布局建设服务港,加快构建功能完备、便捷高效的国际人才服务网络,为北京汇聚全球智慧、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从跨境咨询到多语种对接,从无感办理流程到智能进度跟踪,北京国际人才服务港正在用科技打破语言、文化与制度的隔阂,向全球人才传递一个清晰的信号:北京不仅是创新高地,更是人才可以安心扎根的温暖港湾。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