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04
信息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发布时间:2025-11-04
信息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应用场景是连接技术和产业、打通研发和市场的桥梁,对促进新技术新产品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具有重要牵引作用。10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以下简称“国常会”)部署了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相关举措。
“属于医用机器人的应用时代真的要来了!我们要早点行动起来!”在为期3天的场景演示、实操体验和交流探讨中,北京22家市属医院代表与10家本土医疗机器人领军企业代表齐聚一堂,达成“场景牵引,应用开花”共识。
10月29-31日,由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北京市医管中心指导,北京机器人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北京水木精智医学科技创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木精智”)承办的“聚焦前沿技术 推动临床应用”医疗机器人应用场景对接会,围绕神经介入、骨科、腔镜三大领域展开深度对接,以政企研协同之力破解“技术落地难、临床对接慢”痛点,成为北京在率先部署推动医用机器人新场景大规模应用上的新探索和新实践。
以场景化匹配实现高效化转化
在1:1复刻的人体模型血管中,机械臂平稳穿梭、精准推送导管导丝,完整模拟临床手术关键流程,直观呈现技术优势……在水木精智大手术室,北京万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思医疗”)搭建了高度还原的血管介入手术室场景,其核心产品VAS HERO 20机械臂全程展现出精准的操控实力。

万思医疗手机机器人演示现场
“操作精度远超人手,血管过弓环节比传统操作更顺畅!坐在操作台就能完成手术,效果完全超出预期,介入手术的机器人时代真的来了!”演示环节后,来自北京同仁医院、宣武医院、安贞医院、友谊医院等知名三甲医院的20余位临床专家,在专业培训团队的指导下现场上手操作机器人,在体验后给出了高度评价。现场多位专家也对该应用在提升手术安全性、降低医生工作强度上的重要价值给予一致认可。
据悉,在10月29日的神经介入机器人专场中,华科精准(北京)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万思医疗、北京柏惠维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柏惠维康”)、强联智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强联智创”)4家企业集中展示了本土技术突破;在10月30日的骨科机器人专场中,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和华瑞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华瑞博”)、北京长木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罗森博特科技有限公司5家企业带来各自覆盖“术前规划-术中导航-术后康复”的全链条解决方案;在10月31日的腔镜手术机器人专场中,北京术锐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一场高度贴近临床实操场景的真实动物实验和离体器官演示。
在设备体验环节,来自多家三甲医院的医师们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亲身体验了医用机器人的精准导航与流畅操控,切实感受到了国产医疗机器人的手术精准度、安全性与高效率,为后续临床场景中的技术应用与合作对接提供了直观实践依据。

现场体验环节
“活动效果非常好!”和华瑞博董事会秘书张利点赞说,“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和机会,还帮我们垂直打通了用户端。”
“同仁医院神经外科的老师早就听说过我们的产品,这次现场感受非常不错。他们表示,回去马上申请试用。”强联智创产品经理庞行云略带激动地表示。
“活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柏惠维康研发总监赵德鹏透露,在现场,北京友谊医院和朝阳医院相关科室的医生就对该公司产品产生了较大兴趣,后续大家将合力推进相关对接合作。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合作对接意向强烈,极大超出了大家的预期。”万思医疗COO李金表示,此次对接会打造了“技术讲解-产品路演-体验交流-租赁保障”的全流程对接体系,精准对接创新技术与临床需求,从现场反响来看,成效明显。
高价值、小切口场景精准赋能
国常会指出,要用改革创新办法培育更多新场景,推进基础设施和平台等“硬件建设”,做好法规、制度、政策等“软件支撑”,加强部门协同,健全监管机制,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在场景对接的平台“硬件建设”上,作为本次对接会的核心承办场地,水木精智凭借“贴近临床、资源整合”的国内首家第三方实景化医学培训中心平台优势,为活动提供全维度支撑,成为连接企业与医院的关键纽带。
水木精智相关负责人介绍,水木精智围绕对接会需求,专门开放学术报告厅、大手术室、展厅及手术机器人手术室等核心空间。其配备的完全模拟真实临床环境的手术室,确保企业演示“零偏差”还原临床场景,医院代表“沉浸式”体验设备性能——从技术路演的清晰呈现,到模拟操作的实景保障,再到自由体验的空间支持,每一处细节均贴合医疗场景需求,为技术与临床的高效对接提供硬件基础。


水木精智专业化环境设施
同时,依托“概念验证-技术熟化-产品迭代-应用推广”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水木精智在此次活动中进一步整合“医、教、研、产”资源:一方面为企业提供展示技术成果的专业舞台,助力创新设备精准触达临床需求;另一方面为医院搭建获取先进技术的便捷通道,降低临床评估与技术引进的成本。这种“双向赋能”的服务模式,不仅保障了对接会的顺利推进,更促成多家医院与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为后续技术落地奠定了基础。
在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的“软件支撑”上,此次对接会为消除“信息不对称”,让创新技术精准对接临床痛点,探索了多方协同的模式,打出了“政策扶持+场景开放+平台搭建”的组合拳,形成了“技术有出口、临床有工具、产业有动能”的良性循环: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北京市医管中心通过政策引导与资源协调,推动22家市属医院开放临床需求,为企业提供“真实应用场景”;北京机器人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创新租赁模式,降低高端医疗设备市场准入门槛,激活技术落地加速度;水木精智则以第三方平台身份整合资源。
“这是北京在推动医用机器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上,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平台支撑、企业创新、医院应用’协同机制作用,注重供需对接,优先布局高价值、小切口场景应用的具体实践。”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自2019年起,从顶层设计到各项举措,持续推进全域应用场景建设工作,以场景创新促进科技创新为主线,建立了全流程场景工作体系,抓住了自身重大工程、重大项目资源丰富的优势,为各种前沿技术、解决方案提供“比武台”和“试金石”,打造了一批标杆场景项目,并找到了自身场景创新的路径。(记者 张伟)
获取更多成果衍生信息,请访问官方平台: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智能服务平台(转果果)
https://www.imaibj.cn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