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08
信息来源:北京日报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发布时间:2025-11-08
信息来源:北京日报
11月7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市委书记尹力为获奖科学家代表颁奖,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增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责任感使命感,在“十五五”时期新征程上,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力开创首都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主持大会。
尹力向获奖单位和个人表示祝贺,对他们为首都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他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多次对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出重要指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专章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坚持“四个面向”战略导向,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优势,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更加自觉肩负起服务科技强国建设的重大使命,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奋勇争先;更加自觉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在有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上奋勇争先;更加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以科技赋能美好生活上奋勇争先;更加自觉坚持开放合作的价值理念,在携手共建全球科技共同体上奋勇争先。
尹力强调,要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全力打造全球重要科学策源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持在京国家实验室与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开展联合攻关。建强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动大科学装置开放共享。深入实施基础研究领先行动,产出更多标志性重大成果。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集中力量破解重点领域技术制约。围绕打造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科研机构、世界一流企业、世界一流人才聚集地,加强分类支持,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尹力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带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全力打造未来产业引领地。加快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引入更多优质产业项目。深化“三城一区”主平台联动发展,促进要素流通、产业连通、机制畅通。巩固扩大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等产业集群优势,做大做强人工智能、机器人、绿色先进能源和低碳环保等一批新产业集群,培育第六代移动通信、量子科技、脑机接口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结合重点产业发展,深度挖掘具有发展潜力的创新成果,提升成果转化效率。依托全国高校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提高验证平台服务能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贯通融合。
尹力强调,要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全力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不断健全一体推进的协调机制,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相互促进。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首都产业发展需要,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建好中关村学院、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等新型育人载体,优化科技人才成长体系。聚焦“引育留用”全链条,持续优化评价考核、激励保障等制度,形成人尽其才、各展其能的生动局面。
尹力要求,营造国际一流创新生态,全力打造开放创新核心枢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更好发挥中关村改革“试验田”作用,研究推出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措施。推进中关村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化北交所改革,支持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形成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升京津冀协同创新能级,做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重点平台。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不断提升中关村论坛等品牌活动国际影响力,更大力度链接全球创新资源。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胸怀“国之大者”,弘扬科学家精神,争做科学高峰的攀登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薪火相传的引路者。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尊重人才,加大服务保障力度,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创新创造、施展才华。各级领导干部要学科学用科学,遵循科学发展规律,提高科学素养,不断增强领导和推动科技创新的本领。
会议宣读了关于202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为突出贡献中关村奖、杰出青年中关村奖、国际合作中关村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代表颁奖。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邓宏魁、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天石、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陈海生作为获奖代表发言。
科技部和北京市领导龙腾、夏林茂、靳伟、赵磊、于军、郭延红,市政府秘书长曾劲参加。(记者 祁梦竹 刘菲菲)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