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17
信息来源: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微信公众号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发布时间:2025-11-17
信息来源: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微信公众号
11月16日下午,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CIDEG)二十周年系列学术活动——科技创新中心与科研城市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论坛上,CIDEG研究团队与自然科研智讯(Nature Research Intelligence)合作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GIHI2025)正式向全球发布。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排名前 20城市(都市圈)
当下,全球经济在政策转型关键时期加速重构,风险投资退坡与地缘不确定性并存,供应链区域化与再配置加速,AI等数字技术作为新的投资热潮进一步扩大了城市之间的差距并引发城市间的竞争。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显示:就综合科技创新实力而言,旧金山-圣何塞凭借AI策源优势,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中再次登顶;纽约蝉联亚军;北京连续4年位列三甲,处于第一梯队。粤港澳大湾区跃升2名至第4,处于第二梯队领先位置,在前10强城市(都市圈)中进步最为显著。上海排名第10。

欧美整体实力领先,亚洲城市增长动能强劲
美国城市(都市圈)在顶尖梯队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全球前25名中占据11席;欧洲拥有稳健的中坚梯队,近三分之二的欧洲城市(都市圈)位处第二及第三梯队;亚洲则展现出较强的集体崛起之势,以36个百强城市(都市圈)在规模上位居三大洲之首。北京、粤港澳大湾区、东京、上海、首尔、新加坡、京都-大阪-神户等7个城市(都市圈)跻身全球前25强,形成强大的头部引领效应,多达20个城市(都市圈)排名实现提升,显著高于北美洲(11个)和欧洲(10个)。
中国创新城市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优势持续增强。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和上海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稳居前10,持续领跑全球创新发展。特别地,北京在科学中心维度首次登顶,粤港澳大湾区在创新高地维度跃升至第2,仅次于旧金山-圣何塞。中国共有21个城市(都市圈)入围全球百强,总量仅次于美国(24个),其中14个城市排名上升。排名在26至50位的南京(↑6)、杭州(↑8)和武汉(↑5)位势显著提升,中坚力量持续壮大。
创新热点锚定巨型城市群,内部协同与要素流动成关键
全球创新热点与巨型城市群(Megaregions)的地理位置高度重合,主要分布在美国、欧洲和亚洲地区的中国和日韩,呈现“多极化、集群化、网络化”特征。
美国由西海岸加州城市群、东北沿岸地区城市群引领;欧洲形成以西欧“蓝香蕉”弧状巨型城市群为主轴,联动主轴外沿多条功能化次级走廊的跨国创新协同热区;亚洲的创新热点由中国和日韩主导。其中,中国自北向南形成三大超级热点:京津冀以北京为核心,推动科研知识外溢。长三角立足上海的资源集聚优势,带动江苏、浙江、安徽产学研协同。粤港澳依托先进制造与数字经济融合,借跨境协同与全球市场提速发展。
上述巨型城市群不仅为创新活动提供了有利土壤,更通过构建紧密高效的跨城协同网络,推动热点城市辐射赋能邻近城市。

注:编号与城市(都市圈)排名无关
全球创新热点区域
三大区域尽显差异化优势,主导全球创新格局
美国城市(都市圈)以创新全链条模式保持综合领先优势,各维度发展均衡,整体均值最高;欧洲城市(都市圈)依托成熟的创新生态,实现科研与产业同步推进、稳健发展。头部城市(都市圈)在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维度相对美国稍弱,多数城市位于排名中段,呈现“中间厚、两端窄”的纺锤型结构;中国城市(都市圈)形成科学策源优势,正带动产业化能级提升,并加快创新生态完善,在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两个维度的整体平均水平已趋近美国。

美国、欧洲、中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模式
科学中心方面,中国城市(都市圈)排名整体跃升,这主要得益于科研队伍的稳步扩张,以及科技论文在社会、产业界中影响力的持续提升。
创新高地方面,中国城市(都市圈)在技术专利与新经济发展方面快速追赶。
创新生态方面,开放与合作评分前5的城市(都市圈)除伦敦外均为亚洲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和北京分列第4和第5。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论文合著网络和专利合作网络中占据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创新策源优势,引领中国创新网络深度嵌入全球科技创新版图。
全球量子科技竞赛白热化,创新集聚与协同治理成关键
当前,量子物理领域已形成中美欧“三足鼎立”的全球竞争格局。依托全球顶尖的高校与科研机构,中国在该领域科研活力突出,于2020年成为全球发文量第一的国家,北京累积发文量更是位居全球城市首位。美国波士顿等城市则在原始创新策源能力上占优。全球量子信息技术创新呈现爆发式增长。北京、合肥、纽约、旧金山-圣何塞等城市(都市圈)创新实力高度集中,并展现出企业驱动、科研机构主导、创业生态引领等差异化发展模式。目前,量子科技领域仍处于投资驱动的早期阶段,面临技术路线未定、生态体系不完善等挑战。

识别二维码
下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 2025》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