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政办发〔2020〕1号
各有关单位:
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将《“马上清(青)西”地区城市提升行动计划(2020年—2022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1月10日
“马上清(青)西”地区城市提升行动计划(2020年—2022年)
为贯彻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关村科学城规划(2017年—2035年)》《海淀分区规划(2017年—2035年)》和“两新两高”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地区城市形态转变,完善地区城市功能,提升地区城市治理能力,将“马上清(青)西”地区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城市的典范地区,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地区概况
“马上清(青)西”地区地处中关村科学城南区、北区中间过度地带,东至京藏高速,南至北五环,西至黑山扈路,北至邓庄南路,总占地面积约60平方公里。该地区涵盖马连洼街道、上地街道、清河街道的全部区域和青龙桥街道、西北旺镇的部分区域,下辖81个社区、10个行政村,常住人口约50万,就业人员约47万人,企业总数28000余家。该地区以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中关村软件园、小米智能硬件产业园等科技园区为依托,聚集了大量科技创新要素和高科技企业,成为中关村科学城十分重要的发展极。同时,该地区人口密集、交通拥堵、城市功能缺失、环境品质不高,“大城市病”现象非常严重。区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提出“马上清(青)西”城市提升计划,目的在于通过城市提升行动,改善地区交通状况,弥补城市功能短板,提升环境品质,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构建更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宜居宜业的新型城市形态。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及“两新两高”区域发展战略,聚焦民生领域,以问题为导向、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将“马上清(青)西”地区打造成为科技城市新样板。
(二)发展目标
到2022年,通过实施行动计划,区域路网体系大幅完善,道路通达性大幅提高,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商业等配套短板进一步补齐,营商环境显著优化,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明显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大幅增加,区域环境品质明显改善,城市颜值和内涵更具魅力;科技应用场景和智慧管理手段不断强化,精治、共治、法治能力不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更加现代化。
三、重点任务
(一)行动计划主要内容
1.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及《海淀分区规划(2017年—2035年)》要求,以街区为单位,完成“马上清(青)西”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根据项目实施进度,从问题清单、需求清单、机遇清单、减量清单入手,编制具体规划实施单元的规划实施方案。充分利用市区协作规划平台和多规合一平台,优先解决一批公共服务设施落地问题。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一是落实减量发展要求,对于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坚决予以疏解;二是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产业、完善功能与宜居宜业相结合,提高职住比;三是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研判地区发展趋势,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2.盘活低效土地空间
“马上清(青)西”地区地处城乡结合部,现存大量低效土地空间,既是城市“伤疤”,又是城市发展机遇。完成后厂村等5个自然村腾退,启动朱房和清河四街平房区改造以及北大科技园土地一级开发,研究并适时推进肖家河圆明园花园别墅三期、青龙桥董四墓地区、安宁庄汽修五厂平房区、清河毛纺南小区、东北旺苗圃平房区及其他城中村、边角地的腾退改造工作。对于腾退后的土地,结合规划实施单元的编制,重点解决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打造公共空间。加快建设清河市场集体土地租赁房项目,全力推动长城润滑油、翔鲲水务公司、百旺绿谷4S店等工业大院的升级改造,立足地区需求,鼓励原用地单位建设公租房和公共配套设施,缓解地区职住不平衡和公共服务缺失的矛盾。全力推进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等部分低效空间的腾笼换鸟工作,重点布局和发展泛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高精尖产业。研究出台空间资源有效监管的联动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马上清(青)西”地区加快形成区域内部产业互动发展、区域内外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3.破解交通出行难题
交通拥堵问题在“马上清(青)西”地区较为突出,随着清河火车站投入运营和小米、腾讯等企业总部入驻,拥堵问题将进一步加剧。地区人口密度过大及地区路网密度低是症结所在,很多市政道路尚未实现规划,地区存在部分“断头路”。一是强化周边路网与轨道站点无缝接驳。围绕地铁19号线、16号线、拆分后的13号线沿线站点,加快推进清河中街、清河镇西路、清河镇南路、安宁庄西一条、安宁庄西二条、西北旺南路、安宁庄西路北段、树村路(北段)等市政道路建设,保障周边路网与轨道站点接驳通畅,为充分发挥地铁运力提供路面交通支撑。二是加密地区路网。启动清河北侧路、邓庄南路西延等主次干路建设,打通区域东西通道;推进土井村路、树村北街(西段)、马连洼南路等城市支路建设,进一步完善微循环系统;打通信息路、马连洼南路、东北旺西路、友谊渠路,推进实施紫成嘉园周边、天秀路疏堵工程,进一步疏通道路断点堵点,提高道路通达性。三是加强公交场站与停车设施建设。重点推进树村首末站、西山一号院公交场站建设,结合“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老旧小区改造、环境建设整治和交通组织调整等工作,利用拆违腾退空间、单位自有用地、小区空闲场地、待建土地、地下空间等,挖潜平面停车位、增设立体停车设施。坚持建设、管理、服务并举,提升静态交通体系服务能力。四是对中关村软件园企业班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进一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高效高质解决园区职工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
4.弥补公共服务短板
随着人口增长和企业聚集,地区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短板现象日益凸显,需下大力气进行弥补。一是加快西北旺新村C3地块幼儿园、北大附小肖家河分校、金隅蓝岛配套小学、清河市场集体土地租赁房配套幼儿园等项目推进工作,同步推进北大科技园周边国际学校、清华附小清河分校等项目研究论证工作,进一步缓解地区入学入托压力。二是开工建设亮甲店北部医疗中心,引入北医三院等优质医疗资源,建设清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适时谋划海淀区中医医院和北京市上地医院建设,设立中关村软件园二期卫生服务站,使地区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三是加快建设西北旺A3地块、中关村软件园二期K2K3地块商业项目,打造地区商业新地标。鼓励区域内核心商圈、地铁站点、产业园区、高等院校等重点地区周边的商场、超市主动延长夜间营业时间,支持24小时便利店、“深夜食堂”、社区便利店建设,提升城市活力。四是深入挖掘青龙古镇文化、清河古街文化、马连洼古桥文化、上地地区创新文化等文化资源,布局一批图书馆、电影院等文化设施,组织园区和社区各类文化活动,实现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利用中关村森林公园、清河北侧绿化带、G7两侧绿化带等公共绿地,植入运动休闲功能。
5.打造高品质公共空间
以城市公共空间培育科创生态已经成为全球科创中心竞争的战略路径。“马上清(青)西”地区受传统发展路径的影响,优质配套设施封闭在围墙和楼宇内部,开放的高品质公共空间极度匮乏,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地位不匹配,亟需完善提升。一是重塑街道空间。实施信息路改造提升工程,按照“科技风、创新路、国际范”功能定位,统筹解决道路沿线交通、景观、城市功能、城市家具等问题。积极推动中关村软件园二期公共配套不足问题,利用15%的配套政策优先支持重点企业开发内容设施,提升园区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园区活力、街区环境品质,打造“马上清(青)西”地区的“城市客厅”。实施朱房路清河中街精品大街、时代集团大厦街区公共空间、华胜酒店街区公共空间等提升工程,通过拓展公共交流空间、增加绿化景观、植入区域特色文化,营造规范有序、品质内涵的街区环境。持续开展背街小巷治理工作,让街道更加清爽。二是提升生态空间。利用三山五园、京张绿廊、中关村森林公园、清河等自然生态本底,大尺度谋划地区生态空间,打造宜人、开放、融合的生态环境。启动清河两岸沿线景观绿化提升研究,增设开放交流空间与滨水慢行系统,将其打造为贯通海淀中部区域、独具特色的“金腰带”工程;利用马连洼北路和西北旺南路之间腾退土地,打造大规模创意绿心;利用药植所周边兴隆庄、乔庄、和平街腾退用地,打造智慧城市展示、农业、大健康以及反哺培训等公共空间;利用“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腾退空间,建设一批口袋公园。三是挖掘地下空间。利用清河火车站、拆分后的地铁13号线和19号线,充分挖掘站点地下空间,形成一体化设计,并植入商业和生活服务设施,增加地区城市活力。
6.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全面落实市区“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部署,加大地区拆违工作力度,创建无违法建设街镇。大力整治违法停车行为,路侧停车实行电子收费,启动地区智慧交通建设,通过科技手段提升地区交通通行效率。严格规范共享单车、快递车辆停放位置,规范设立公共标识,营造规范有序街区环境。率先在该地区启动“城市大脑”建设,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融合,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建立“创新合伙人”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地区高校、大院大所、园区运营商积极性,共同参与城市治理,共享治理成果。
(二)2020年重点工作
2020年是“马上清(青)西”地区城市提升行动全面启动的第一年,力争在顶层设计、市政交通、公共配套、环境提升等方面有所突破。重点工作包括:
一是启动地区控规和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为地区改造提升工作提供指导遵循。
二是加快建设土井村路、上地东路、安宁庄西一条、安宁庄西二条等一批市政道路,推进西北旺南路、厢黄旗路、友谊渠路等一批断头路堵头路建设,同步推进清河北侧路等其他道路前期手续办理,不断完善地区路网体系。
三是建成西北旺新村C3地块幼儿园,启动北大附小肖家河分校,开工建设亮甲店北部医疗中心,加快推进清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期工作,加快西北旺A3地块商业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地区公共服务设施。
四是实施信息路、清河中街提升改造工程,启动汽修五厂平房区、毛纺南小区5排平房拆迁腾退工作,完成公共区域围墙栏杆拆除工作,推进茉莉园北路、朱房北一街等口袋公园、创意绿心建设,不断提升地区环境品质。
五是继续推进地区“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启动智慧交通和“城市大脑”建设,完成中关村软件园二期标识引导系统建设,城市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成立“马上清(青)西”地区城市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区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区长担任,成员单位为区属相关职能部门。强化区级统筹、职能部门主责、街镇主体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区属国有企业在“马上清(青)西”地区城市提升行动中的主力军作用。
(二)加强协调调度
区长每季度听取工作进展汇报,调度重大难点问题;分管副区长至少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听取工作进展,协调项目进展存在问题;区北部办加强日常工作统筹协调,及时报送工作开展情况;区政府督查室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督查考核。
(三)加强资金支持
加大政府投资支持力度,区财政资金适度向地区的民生短板和环境提升方面倾斜;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提升行动,政府为科创企业在该地区提供更广阔的科技应用场景;做好项目跟踪审计,确保资金安全。
(四)加强宣传报道
广泛动员地区企业和居民积极参与城市提升行动,促进城市的共建、共治、共享,并通过城市提升行动带动城市道德水平提升;加大宣传力度,加强舆论引导,汇集地区强大正能量,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切实增强地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