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完成
该成果属于能源技术领域。项目针对压缩空气储能系统(CAES)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了创新性成果。主要技术发明如下:
1.攻克CAES系统全工况设计与调控技术,发明新原理系统。揭示了CAES系统的多过程非线性耦合的能量损失机理,建立了"过程对应-参数匹配”的CAES系统设计理论,建成了系统全工况优化与调控设计体系,发明了超临界CAES等先进CAES系统,解决了传统CAES的主要技术瓶颈。
2.攻克高效宽负荷压缩机和膨胀机的多级全三维协同设计技术,发明多种宽负荷压缩机和膨胀机。建立了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多目标遗传算法的叶轮优化设计方法,实现对不同流量系数的叶轮优化设计;建立了整机变工况性能预测模型,获得了多级导叶联合调节最优运行性能图谱;建成了先进CAES系统的压缩机与膨胀机高效设计研发体系,发明了多种CAES系统的宽负荷多级压缩机和高负荷多级膨胀机。
3.攻克超临界蓄热(冷)换热器设计技术,发明高效超临界蓄热(冷)换热器。揭示了CAES系统蓄热(冷)换热器内的气液固及超临界流体的多相流动、传热和蓄热(冷)机理,利用“斜温层推移”设计理论,提出新型“内保温外承压.结构蓄冷换热器,大幅提高了蓄冷效率;创新性地提出亚临界水蓄热换热技术,发明了新型结构蓄热水箱和新型多流程换热器,大幅提高了蓄热换热器效率。
4.建立了集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为一体的CAES系统研发设计体系,攻克了宽负荷压缩机、高负荷膨胀机、超临界蓄热(冷)换热器等关键技术,建成了国际首套性能指标优于国际1.5MW级和10MW级先进CAES示范系统。
该成果获得授权发明专利73项、其中国际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96项,CAES专利数量全球排名第一,列入规划的项目共计1882MW,促进了我国CAES技术的应用推广。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