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等单位完成
该成果属于生命科学领域。成果揭示了全新的抑郁症发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从影像学和遗传学角度证实了可用于抑郁症临床诊断和个体化治疗的客观标志物。主要科学发现有:证实了可用于抑郁症客观诊断的生物学标记,摆脱了精神科医生仅依赖“现象学诊断.的尴尬境地,提高了抑郁症患者正确检出率;发现了可用于抑郁症个体化治疗的客观生物学标记,为抑郁症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影像学和遗传学客观标记,证实了前额叶功能连接的降低与抑郁症患者症状的改善有关,表明了抗抑郁药的干预作用可能与重塑大脑神经环路-应激相关的神经矩阵有关,提供了精准的个体化治疗靶点;阐明CRHR1-nectin3-calbindin-IMPase信号通路参与早年应激负性效应的机制,揭示了CRH-CRHR1信号系统、钙结合蛋白calbindin和神经粘附分子nectin3为应激相关精神疾病。
成果具有代表性论文10篇,极大地推动了抑郁症诊疗研究领域的发展,其后续效应对经济社会良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