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完成
该成果属于表面与界面物理学领域,成果对硅烯进行了开创性和系统性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主要科学发现如下:
1.通过精确的分子束外延控制,实现了硅原子在衬底上的二维化生长,得到了单层硅烯薄膜,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实验上真正生长出单层硅烯。硅烯的成功制备为未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国际上开始了单元素二维材料的研究热潮,展现出了二维材料在未来基础和应用研究中的重要前景。
2.利...
由北京大学完成
该成果属于有机合成化学领域。成果针对碳氢、碳碳键反应活性低、选择性难以控制、研究进展缓慢等挑战性前沿科学问题,发展碳氢化合物等原料转化的新方法,构建高值含氮化合物,突破了碳氢化合物转化的瓶颈,在含氮化合物制备领域取得了重要的、开拓性的进展。主要科学发现如下:
1. 提出了简单碳氢化合物氮化反应的概念和策略(Nitrogenation strategy),通过自由基反应等氧化过程,发展了多种氮原子引入常见分子特别是碳氢...
由清华大学完成
该成果属于分子生物领域。成果通过研究寨卡病毒、登革病毒等蚊媒病毒感染传播分子机制,为蚊媒病毒的防治提供生物学基础,并推动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于新型疫苗研发。主要科学发现如下:
1.阐明蚊媒病毒传播分子机制,并揭示寨卡病毒突然暴发的媒介传播因素。首次证实登革病毒非结构蛋白NS1是辅助病毒完成"人-蚊.传播的关键因子。发现寨卡病毒通过突变获得大幅提高分泌NS1蛋白的能力,该病毒进化事件是造成近年来寨卡病毒大规模...
由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完成
该成果属于现代农业领域。成果围绕多黏菌素耐药性的形成与传播机制幵展研究,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畜禽源大肠杆菌多黏菌素耐药性快速上升的成因,突破了多黏菌素不存在可转移耐药机制的旧观点,为养殖业使用多黏菌素引起细菌耐药造成公共健康风险提供了科学证据。主要科学发现如下:
1.首次发现质粒介导的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并揭示其功能。率先从猪源大肠杆菌中发现了质粒携带的、可在不同菌种间转移的多黏菌素耐...
由北京大学完成
该成果属于环境资源与工程技术领域。成果组开展了大量实验和野外实测研究,并结合遥感及资源清查资料,建立了不同尺度主要类型生态系统全组分的碳储量数据库;研发了多种碳源汇评估方法,为解析生态系统碳源汇的形成机制提供重要的方法论;应用经验模型、生态过程模型、以及大气反演等方法,系统研究了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大小、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主要科学发现如下:
1.查明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大小、分布和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