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定方位共赴征程——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国家意志和共同行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着新的奋斗目标进发这是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历史性时刻——2023年3月1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踏上新征程、阔步春风里,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坚持守正创新,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攻坚克难,不断为强国建设...
正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两会世界瞩目。正如今日俄罗斯通讯社最近有篇报道评论的那样,中国两会所形成的政策、作出的决策将对世界产生直接、重大影响。
全国人大代表、海底钻机“海牛”团队负责人万步炎如斗士般一头“钻”进大海,从不到1米、20米、60米……挺进到领先世界的231米,一次次刷新钻深纪录,突破一项项“卡脖子”难题。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老委员”,履职15年间,他以“真话”“行话”推动实际工作,促使一个个专业意见变成政策选项。同龄的“砌筑工状元”邹彬,将中国建筑的高质量标准融入到每一个细节……他们刻苦钻研、精进技艺,锻造成为新时代“大国工匠”, “浇筑”出自己火热的...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就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部分代表委员展开热烈讨论。
这是逐梦未来的新征程——2022年金秋十月,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亿万人民共赴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委员说,我国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要看到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的约束,必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在高质量发展中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在这个美好的春天,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向...
7日下午,受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常委会工作报告,回顾过去一年及五年的主要工作,对今后一年工作提出建议。透过这份报告,可以深切感受到,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紧跟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紧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求,圆满完成了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
5%左右——当中国在全国两会上公布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时,国际舆论为之振奋。而从今年前两个月的实际数据看,中国经济强劲回升的信号更为显著:1月份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14.5%。运输业的活力是中国经济强势复苏的一个缩影。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还源自完备的工业体系、稳定安全的供应链和高效联通的基础设施网络。在距中国2万公里之遥的智利, 2011年以来车厘子种植面积增加约4倍,产量的约九成出口到中国。智利的果农、泰国的海滩、巴...
“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习近平总书记3月6日下午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的重要讲话,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让代表委员、民营企业家和广大干部群众倍感振奋。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动下,中国科学家不断谱写科技成果转化“多重奏”,推动高质量科技成果加速涌现,一大批科技成果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科技引擎”应如何发力?《中国科学报》采访了多位科技界的代表委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质量强国。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切实加强科技研发创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必然要求。质量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企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质量强国。近日,首个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质量纲领性文件——《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出台,擘画了质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