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读懂北京城,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从这条全长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开始。2019国庆游园活动期间,天坛公园展览展示以“大国轴线的时代变迁”为线索,通过皇乾殿北侧和东豁口南侧两个展区,展现北京中轴线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春秋流转
北京中轴线的历史变迁
北京中轴线开建于元代,形成于明、清,发展于当代,是世界现存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中轴线融合了“不正不威”的政治主张、“居中不偏”的伦理思想和“美善交汇”的审美传统,完整地体现了起源于先秦的都城理想。
中轴线既是已经消失的中国古代社会生活方式的集中展现,又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活的载体。它贯通南北,串联肃穆的坛庙、森严的皇城、繁华的街市,构成了内涵丰富的城市空间序列,成为了礼制传统、皇家文化、民俗文化的独特见证。
天衢丹阙
老北京风物图卷
展区前面的卷轴展台是画家刘洪宽先生创作的50余米的国画长卷《天衢丹阙——老北京风物图卷》,图卷再现了老北京中轴线上的人情风物,街道商铺、行人市景,与老城门城墙交相辉映,古韵犹存。
中轴申遗
北京中轴线的文化遗产价值
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对时代需求的回应,更是体现了对世界开放的胸怀。展览展示充分体现了中轴线的文化遗产价值,也表现了在新时代中轴线带给人们的有温度更有质感的生活。
中轴未来
首都文化新的“金名片”
未来的中轴线,将全力推动文物腾退,开展保护修缮,兼顾遗产环境及历史街道的风貌整治提升,补充历史空间标识,更加完整真实地呈现北京中轴线上壮美的秩序与丰富的印迹。
壮美中轴
北京中轴线的壮美序列
位于东豁口南侧的“壮美中轴”,为公众集中展现了北京中轴线的壮美序列。北京中轴线被认为是中国古代都市规划的经典之作,是北京老城最为壮美的精华图景,由一系列重要的历史纪念物、古建筑群及历史道路构成,包含:城门(永定门、正阳门)、坛庙(太庙、社稷坛、天坛、先农坛)、宫囿(故宫、景山)、街市景观(钟鼓楼、万宁桥)、新中国的历史地标(天安门城楼、天安门广场),空间秩序起伏顿挫,形态格局虚实结合,大处严整有序,小处变化万千,既组织起老城传统的历史要素,也联系起宏伟的纪念性场所和日常居民生活空间。
在游园活动中,人们可以细细品味中轴线上这12处建筑空间经典,慢慢体会它多样的形式、巧妙的结构、精湛的工艺,感受中轴线上精彩纷呈的空间语言和艺术魅力,并体悟其隽永的文化内涵。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