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生态立区不动摇,森林净水蓝天环抱平谷。
天津港—北京平谷,海铁联运班列常态化开行。
首都桃花源,世界休闲谷。京城东北部,初夏平谷如画卷展开。
平谷区底蕴深厚。这里三分之一是平原,三分之二是山地,是北京的缩小版。这里是上宅文化的发源地,扼守京津冀交会处,三面环山,挽泃洳两河。这里山水林田湖草和谐共生,农业科技资源丰富,拥有全市最高的森林覆盖率和世界最大的桃园。
平谷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落实中央、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在与首都对标对表、同频共振中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推动平谷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成绩。
平谷区将坚持服务首都发展,不负平谷梦想,努力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走在前列。“我们的发展路径就是‘高大尚’,即农业高科技、物流大流量、休闲新时尚。”平谷区委书记唐海龙说,新征程上,46万平谷人民将以服务首都发展为己任,努力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走在前列。
建设国家级农科创示范区
2021年12月,两个诞生于平谷区的肉鸡新品种,被农业农村部正式授予证书。这也意味着我国快大型白羽肉鸡100%依靠进口的时代终结了。
除了肉鸡之外,平谷区还重点发展蛋鸡、肉鸭、奶牛、生猪等畜禽种业产业,拥有7个鸡种质资源、2个鸭种质资源和6个猪种质资源。
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农业的每次重大突破,无不得益于关键性种质资源的保护、发掘利用。北京建设“种业之都”过程中,平谷是最亮眼的一张名片。2021年,平谷区的国家现代农业(畜禽种业)产业园通过中期评估,将推动北京在育种创新、成果转化和示范带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勇担国家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使命,平谷区在世界舞台抢占“高精尖”“卡脖子”的农业科技创新制高点,全力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京瓦中心挂牌运行,多家高科技企业入驻。平谷区与欧洲“食品谷”、农业、食品领域世界第一的研究机构——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合作,共建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它不仅是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器,也是科研成果的转化平台,更是先进国际技术的交流平台。
数字农业农村的标杆正加速建设。围绕果业、种植设施等应用场景,开展数字农业试点,打造数字化全产业链典型区。2022年,40个未来果园启动建设。在这些新型果园里,天上飞着无人机,地上跑着无人车,开沟、除草、打药、采收全程机械化,阿里巴巴、华为、中国移动、大疆等机构的高精尖科技成果也集中应用。
院士团队、专家教授团队等高端人才不断聚集,把科研论文写在大地上。以发展高科技、优品质、高附加值农业为方向,在家庭农场基础上,平谷区2022年探索建设博士农场、院士联络站等,为广大博士创新创业提供广阔、便利的实践场景。
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产业组织模式。通过政府搭台、党建引领、合作社(新农人)运营的模式,建设大桃全产业链生态闭环服务体系,摸索出一条党建引领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新路径,培养出一批懂技术、爱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全市实现产业“农民组织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水平专业化”提供了宝贵经验。
完善的基础设施、健全的服务体系、良好的制度环境、活跃的创新创业氛围,都将为平谷农业中关村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首都物流高地”直通天津港
物流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大动脉。
平谷区扼守京津冀三省市的交会节点,位于马坊镇的京平综合物流枢纽产业园具有“外联内通”“近城而不进城”的区位优势和“公铁水航”多式联运的便利条件。
近年来,平谷区把打造首都物流高地作为融入首都“五子联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项目。
做大流量规模。坚持改造与新建相结合、盘活存量与做多增量相结合,在改造既有铁路“场站线”、大幅提升铁路运力的基础上,加快与京能集团合作推进南北场站、三平站货物交接作业站和综合场区规划建设。力争到2035年,公铁运力总规模达到4000万吨、约占全市的1/6。
做通多式联运。常态化运营好“天津港—平谷马坊”的海铁联运“五定”班列,联合京铁物流公司、天津港中铁联合公司申报实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深入探索港口服务内陆、内陆与港口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推动京平综合物流枢纽成为国际贸易铁路运输系统重要节点,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据统计,海铁联运常态化班列开通后,每年可实现碳减排0.24万吨。
做强产业集群。聚焦五大产业,围绕“强链、增链、补链”,提升“质量、能量、体量”,努力把马坊物流产业园打造成为先进物流企业的成长地、创新地和功能地。
做优物流体系。高效衔接干线运输、区域分拨、城市配送等功能,完善“公转铁、散转集、门对门”的绿色物流服务体系,与菜鸟网络公司共建数字化商贸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切实增强园区专业化运营管理能力。
吸引龙头企业入驻,平谷区频频释放“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的信号,逐步打造先进物流企业的成长地、创新地和功能地。2022年1月,马坊举办首都物流高地招商说明会,40余家物流业头部企业前来洽谈,6家头部物流企业正式落户。春节后,平谷的“新春第一会”再次聚焦企业发展,提出政府要做服务企业的行家里手,要让平谷成为企业发展的大舞台。
如今,“首都物流高地”的地位优势已经渐渐凸显。以农产品物流为例,2022年疫情期间,每天有京内外300多种蔬菜汇聚马坊物流基地,作为本市各大电商、新零售平台合作和餐饮门店的主要供应商,日供应配送蔬菜120多吨。
世界休闲谷掩映桃花深处
巍巍青山,灼灼桃红,绿水环城,发轫于新石器时代的上宅文化,更是赋予平谷厚重沧桑的文脉。自然环境和历史底蕴交织,平谷区拥有打造世界级休闲地标的底气,也不断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样本。
办好一个会,搞活一座城。2021年,平谷区成功举办北京·平谷世界休闲大会,世界休闲组织亚太中心总部将落户平谷,金海湖国际会展中心成为地标建筑。
盛会落幕,它带来的辐射带动效应却愈加强烈。休闲大会的“后半篇文章”提笔,全域旅游正加速提档升级,努力把平谷建设成为无烟的休闲工场和市民品质休闲生活的向往之地——
聚焦“一湖两河一带多沟多点”发展布局,平谷区重点推进泃河、洳河两岸休闲经济区建设,精心打造一批高品质的乡村休闲综合体、田园综合体、精品民宿集群。
激发存量资源活力。坚持用发展的眼光认识、挖掘、利用资源,树立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发展理念,梳理各类景区、闲置或低效利用的土地和厂房乃至山山水水等资源,推进传统旅游业转型升级,激发存量资源活力。
强化休闲产品供给,创新各类休闲作品,推出万亩桃花海、千亩油菜花田、“伴着河流骑回家”慢行系统等一批网红打卡地。
金塔仙谷、太极小院等162家精品民宿建成营业,带动以田园综合体、林果产业园、森林休闲、乡村文化等为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蓬勃发展。
节庆活动和体育赛事陆续亮相。国际桃花节、农民丰收节、金海湖国际铁人三项赛、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环长城100国际越野挑战赛等,让艺术、体育、农业在平谷和谐交融。
不断擦亮“桃醉平谷”品牌。作为中国著名的大桃之乡,春天的平谷是粉红色的海洋。2022年,平谷区举办首届云上桃花节,通过线上举办抖音短视频大赛、“云上桃花节”开幕式、桃花慢直播等活动,服务市民云赏桃花。
自然生态与红色基因结合,也是平谷区旅游的特色之一。“铁北寨、铜南山、打不垮的鱼子山”,歌谣里传唱的是山东庄镇桃棚、鱼子山两村的革命故事。按照“红绿相映”的理念,围绕地区的革命历史和丰富的红色资源,山东庄镇目前已建成“两馆一带”红色旧址。
创新“上交”“下交”社会治理机制
接诉即办一头连着市民,反映群众的喜怒哀乐;一头连着政府,体现着政府的政务能力和水平。接诉即办机制牵引了超大城市治理的变革,大城之治再上新台阶。
接诉即办,平谷开始创新探索“上交”“下交”新机制。“上交”就是针对街乡镇难以解决的诉求,通过属地上交区级层面共同商议解决。“下交”针对的是个性化诉求,经街乡镇党工委研判后,交给基层党组织,再由多元主体评议、研商解决办法,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
“上交”“下交”的新机制,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生动实践,是深化接诉即办的平谷创新,也彰显着区委区政府的为民情怀。
上边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为了把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基本盘进一步打扎实,平谷探索基层治理的“微网格”建设。按照人口、面积划分网格,统筹配置网格员,形成有效治理单元。制定网格服务管理事项、网格力量职责、网格化联动部门职责“三张清单”,形成全流程、闭环式运作。突出基层党组织主体地位,强化各方保障,做到“多个龙头进水、一个龙头出水”。
模拟创城打造有温度的城市
城市有颜值、有温度,群众才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平谷区下足绣花功夫,提出“自我加压、模拟创建”,推动文明城区创建工作。
坚持用提名区的标准推进文明城区创建,带头研究查找不足和差距。构建区镇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组织体系,以“五乱”治理为抓手,统筹推动停车位施划、“门前三包”、充电桩安装等14个专项行动。
倡导“自己的家园自己爱、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家园自己管、自己的家园自己护”。各级党组织开展创城誓师活动,数不清的居民拿上扫帚、抹布,把自己的家园洒扫干净。
抓好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两件“关键小事”。严格落实物业管理条例,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率、物业服务率和党的组织覆盖率,“三率”均在全市率先达到100%。“家家分类、户户轮值”的守桶模式,覆盖平谷全部的185个居住小区,并在北京城区推广。
过去五年,全区共拆除违法建设471.82万平方米,腾退土地1024公顷,成功创建“基本无违法建设区”。府前街旧城棚改一期即将全面完工,二期等项目进展顺利。轨道交通平谷线开工建设,承平高速启动前期工作。深化环卫体制改革,入选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美丽乡村建设顺利推进,集体经济薄弱村数量减少54.2%,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不断提升。
未来五年,平谷高质量发展主要目标是:首善标准、主动融入、担当作为的服务首都发展能力全面提升;天蓝地绿、林水相映、百花绽放的生态质量全面提升;创新驱动、功能引领、活力迸发的发展质效全面提升;有保障、多层次、优质化的民生服务全面提升;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发展水平全面提升;环境宜人、文化繁荣、文明昌盛的城市品质全面提升;机制好、效率高、可复制的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公平正义、团结齐心、依法有序的民主法治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安居乐业、安全放心、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全面提升;引领发展、固本培元、全面从严的党建质量全面提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平谷区将不负市委的殷殷期望,探索平谷路径,答好时代问卷,在建设“高大尚”平谷中,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全市、全国前列。(朱松梅)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