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由“科学与中国”组委会主办的“科学与中国——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一周年系列科普活动在京举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常进出席活动。
当天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作了题为《论天地互联的智能遥感卫星与应用——从珞珈卫星到东方慧眼星座》的科普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薛其坤作了题为《高温超导》的科普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作了题为《中国航天与航天精神》的科普报告。报告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科普与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武向平主持。
“科学与中国”组委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科普与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杨玉良指出,中国科学院学部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始终要把“开展科学普及、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当成重要使命,立足科技向善的价值导向,以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为目标,使科学知识和创新成果能够被社会公众更广泛地获取和更可靠地利用,形成科技与社会互信互动的良性关系,促进社会对科学技术的认知和响应。
为进一步加强“科学与中国”科普工作,当天下午举行了“科学与中国”科普工作座谈会。种康、焦念志、刘嘉麒、孙和平、汪景琇、尹浩等多位院士,“科学与中国”组委会成员单位、地方科协、院士联络处代表和部分科教界专家,围绕科学普及和科学教育工作的新形势、新思路和新方法等展开了充分讨论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方向。
“科学与中国”数字化管理与科普服务平台于同日上线并投入使用。该平台将实现院士科普资源的长期保存和高效利用,为广大民众提供全面、融合的高质量科普数据资源。
据悉,自“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启动以来,两院院士通过科普报告、访谈、视频、图书等多种形式,开展逾千场科普活动,足迹覆盖内地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走进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记者 倪思洁)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