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所属科技项目名称:脊柱结核快速诊断和手术患者抗结核治疗的规范化研究
项目主管部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科技成果信息
科技成果名称:脊柱结核快速诊断和手术患者抗结核治疗的规范化研究
关键词:结核;脊柱;诊断;治疗;手术
科技成果类型:其他
科技成果所处阶段:其他
科技成果应用领域:卫生和社会工作
科技成果简介:脊柱结核(Spinal tuberculosis)是肺外结核病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骨关节结核病中约占 50%。近年来,结核病新诊断技术不断问世,提高了结核病的诊断水平。然而,这些技术对肺外结核的诊断价值尚缺乏有效的系统评估。脊柱结核所提供的标本(脓液、肉芽组织、干酪样物质、死骨等)与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在性质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针对不同性质标本在处理方法、结果判读等方面亟需系统探索和评价。本研究拟开展脊柱结核实验室快速诊断适宜技术的筛选与评估,将有利于提高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水平,有助于早期获得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有助于大幅降低整个疗程的费用。
本课题获得 GeneXpert 在脊柱结核中的敏感度数据,基于其快速且试验结果可靠的基础上,解决了传统细菌学无法提供脊柱结核诊断所需要的细菌学依据的诊断困境,成为对传统病理学金标准的有效补充。同时其能够较传统的表观药敏试验更早的发现潜在的耐药患者,使开始耐药的治疗进程大大缩短,提高了耐药脊柱结核的发现率,使得接受外科手术的脊柱结核患者能够得到更加满意确切的治疗,以避免术后病灶再次形成,手术失败等并发症的发生。本课题按照临床试验的开展流程严格设计,招募受试者,提供的结果证据级别达到 1级,确实可信,目前已经在北京三甲综合医院,山东,沈阳及河北等地结核病专科医院获得推广,一定程度上从诊断端提升了我国脊柱结核的诊疗水平。
在关于脊柱结核手术前患者抗结核治疗疗程的问题上,国内一直争论不断,本临床试验在区组随机化基础上,在北京的 4 个脊柱结核诊疗中心招募受试者,经过艰苦的努力,按照任务书要求达到了招募数额,经过统计分析,术前抗结核治疗 2 周与 4 周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提示在脊柱结核手术患者中,术前抗结核治疗疗程可以适当缩短,缩短患者治疗的时间长度,提升了治疗满意度,缩短了院内治疗时间,节约了治疗经费。
对于脊柱结核治疗总疗程方面,本课题通过对招募者通过设定治愈标准的评价方式来评估 9月,12月及 18月的治疗效果,得出结论在12个月及 18个月的治疗阶段大部分招募者达到了治愈标准,提示脊柱结核患者的抗结核治疗疗程可以缩短,未来有必要经过严格设计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脊柱结核治疗尤其是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抗结核治疗疗程以及手术时机选择在国内目前缺乏充分循证医学证据,本研究拟组织北京市 4家主要的骨关节结核诊疗机构,以脊柱结核手术患者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间选择为研究基点进行设计,目的是获得相关循证医学证据,为脊柱结核诊疗规范提供依据,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社会负担。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