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所属科技项目名称:综合医院肺炎动态病原学监测和鉴别路径研究结题报告
项目主管部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科技成果信息
科技成果名称:综合医院肺炎动态病原学监测和鉴别路径研究结题报告
关键词:肺炎; 病毒; 临床特点; 鉴别路径
科技成果类型:其他
科技成果所处阶段:中试放大
科技成果应用领域:卫生和社会工作
科技成果简介:研究目的:本课题通过北京市综合医院肺炎病原学动态监测平台的建立,进一步揭示重症肺炎的发病规律及临床预后危险因素,优化肺炎,特别是病毒性肺炎的临床鉴别路径,提高临床医生鉴别不同病原肺炎的能力,加强哨点医院对新发突发传染病预警能力建设。
研究内容:完善北京市综合医院肺炎监测网,包括综合性医院≥14岁的肺炎患者及儿童医院学龄期儿童肺炎患者。对成人及儿童病毒性肺炎病原分布情况,临床特征、预后特点进行分析。形成病毒性肺炎临床鉴别路径。
完成情况:本课题在第一期北京市肺炎监测网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肺炎监测数据库资料,经过 3年时间,共纳入北京市各区县 22家综合性医院 2014例肺炎,其中首次纳入儿童患者 197例,并建立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信息及生物标本库,其中痰标本 500例,咽拭子标本 2000例,最终建立中国肺炎研究平台(CAP-China),成为迄今为止中国最大样本资源的肺炎研究资料库,并成为集临床、科研、继续教育、科普宣传等多角度多维度的肺炎研究平台和资讯平台。本课题对病毒性肺炎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及不典型病原体肺炎(支原体等)的临床差异,不同类型病毒性肺炎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重症及死亡不良预后危险因素,并形成病毒性肺炎的临床鉴别路径,具有良好的敏感性,成为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指南和流感诊疗规范的重要理论支撑,也为规范我国肺炎理性抗感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病毒性肺炎临床鉴别路径形成后,依托中日医院呼吸专科医联体的强大辐射带动能力,课题组组织多次院级、市级及国家级推广活动,还借助互联网,与《丁香园》、《医学论坛报》、《呼吸界》等专业医学媒体合作,进行线上互动,目前已在中国肺炎研究平台(网址 www.chinapneumonia.cn)上线课程 30余场,受到各级医疗机构广泛好评,关注人数近万人次。课题研究过程中 共发表科学论文 9篇,其中SCI论 6篇,牵头国家指南及行业标准 2项,培养博士研究生 4名,硕士研究生6名。本课题进一步丰富了肺炎病原学检测方法,尤其是分子检测已成熟应用于呼吸道病毒及支原体等检查,该技术及临床与微生物建设理念被山东、天津、山西等地区采纳,并成立区域检验中心,这项改变提高了临床医生早期识别病毒性肺炎的能力,为及早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提供科技支撑。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