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比喻小事不慎也可能酿出大祸,意在提醒人们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不过,有些科学家可不止这么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背后的科学问题是什么?如果能够与蚂蚁沟通、定位蚁穴,岂不是可以挽救千里之堤于既倒?类似地,“大雁一会儿在天上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这一自然现象面前,科学家想的是:那么多鸟在天上飞,它们为什么不“追尾”?
“2020年,北斗系统产业链国内产值已超4000亿元,海外应用加速落地,已在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5月26日,第十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在南昌开幕,当中国卫星导航委员会主席何玉彬谈到北斗系统的应用成绩时,台下响起阵阵掌声。至此,中国北斗正式登上世界舞台,站在了我国用实际行动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梯队”。至此,一路蹒跚却勇敢向前的北斗终于开始迸发出一股磅礴的力量。新时代,作为我国一张亮丽名片,中国北斗将...
连日来,中国农业大学北斗团队每日提供的“麦收快讯”成为机手跨区转移的好帮手。这份快讯包含“中国小麦收割作业热点图”“中国小麦收割作业每日进度动图”等。“麦收快讯”首次集成了国内主流小麦收割机制造企业的北斗定位数据,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国家级大范围农机数据共享和大数据应用服务。“结合热点图,收割机手可以更加及时、全面地掌握各地麦熟日期和农机分布等信息,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中有图、心中不慌。麦收结束后,机手还可以向北...
“预估到2025年,我国北斗产业总值将达到1万亿元。”26日在江西南昌召开的第十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上,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杨军表示,我国卫星导航产业总体产值2020年突破4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据悉,目前国产北斗兼容性芯片及模块销量已达到亿级规模,具有北斗定位功能的终端社会总保有量超过10亿台。首款支持北斗高精度定位的国产智能手机已经发布,可接收北斗地基增强服务信号,实现米级定位。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3月4日发布消息称,经全球连续监测评估系统实时测试表明,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定位、测速、授时精度,以及服务的可用性、连续性等均满足指标要求。系统服务能力步入世界一流行列,特色服务得到全面部署。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再立新功!1月27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GECAM)卫星(“极目”卫星)首次通过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准实时将伽马射线暴观测警报下传至GECAM科学运行中心,标志着“极目”卫星成为我国首个具有即时下行观测数据能力的空间天文望远镜,揭开了将北斗三号导航系统的短报文服务应用于空间科学与宇宙探测的序幕。
从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获悉,第十一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23日在成都召开。北斗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究员李祖洪,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工程师王永泉,在开幕式上获颁“北斗奖”。
为汽车导航提供“车道级”精度支持,助力京张高铁列车实现厘米级精度停车,让京沈高铁铺轨平顺度达到了毫米级……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向全球提供服务。如今北斗全球系统开通将满三个月,“天上好用,地面用好”的目标正在不断实现。
近日,全国政协重大专项工作委员宣讲团在京举行宣讲报告会,全国政协委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发展与融合应用》为题进行宣讲。部分在京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委员,市政协机关干部,“模拟政协”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代表参加宣讲活动。
1.0版解决快的问题,2.0版解决又快又准的问题,是1.0基础上的一个巨大升级!10月14日,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峰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下简称“信通院”)发布了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平台,将民用应用的手机定位精度提高到1.2米。信通院研究员刘旭解释,“我们用开车导航时,手机经常分不清在主路还是辅路,这是因为传统定位精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