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了解 “嫦五”奔月挑战深空探测新任务
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嫦娥五号(CE-5)着陆于月球风暴洋北部年轻的克里普(KREEP)地体,成功返回了1.73 kg月壤。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空间中心”)太阳活动和空间天气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利用嫦娥五号LMS原位探测数据分析了着陆点月壤的物质成分和成熟度,光谱参数和解混研究表明月壤中铁镁质矿物主要为单斜辉石,这与实验室CE-5样品化学分析和轨道光谱分析结果一致。图3 LMS原位光谱成熟度分析上述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学...
2004年初,绕月探测“嫦娥工程”正式批准立项。此后,我国探月工程规划为“绕、落、回”三期。在成功实施“嫦娥一号、二号”的“绕月”探测,“嫦娥三号、四号”的“落月”探测之后,“嫦娥五号”于2020年11月24日成功发射,并于2020年12月17日携带着采集的月壤顺利返回地球。
数十亿年来,月球上的土壤受到微陨石轰击、太阳风、宇宙射线中的带电粒子辐射等太阳风化的作用,其表面微结构和化学组分与地球土壤有较大区别。前期研究表明,太空风化会使月球上的铁橄榄石和其它矿物表面形成厚的非晶层,厚度为50-200纳米,层内包裹着大量尺寸为2-10纳米的金属Fe颗粒,这种表面微结构对遥感测量和可见-近红外光的吸收有较大影响。目前,关于金属Fe的形成机理仍存在争议,主要存在两种观点,即铁橄榄石受微陨石等轰击直接热分解和带...
如何尽可能降低损耗,测试嫦娥五号月壤样品的粒度和矿物组成?该研究团队基于拉曼光谱微颗粒分析技术,开发以极低样品损耗量,同时测定颗粒样品粒度和矿物组成的新方法,成功运用到嫦娥五号月壤样品研究。同时,研究团队还建成一个月壤矿物光谱数据库,分析颗粒并进行自动识别,获得每一种矿物相的粒度和体积等信息,计算得出不同粒径下矿物的模式丰度。该研究还识别出月壤中一些微量矿物相,如磷灰石、石英、方石英和斜方辉石等,其中斜方辉石的发...
对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的实验室分析证明了嫦娥五号月壤样品中存在来自岩浆结晶过程的“水”,说明“水”在月球晚期岩浆活动过程中不仅存在,而且可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水在月球晚期岩浆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月球样品返回地球后,研究团队在实验室对返回月球样品进行了系统分析,实验室光谱分析再次验证了羟基水的存在,但对“水”的存在形式、含量和来源等方面的研究,则需要详细的矿物岩石学分析。我国返回样品的实验室分析表明,嫦娥五号月球样品...
日前,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科协等部门组织遴选的2022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揭晓,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献华入选。近日,李献华在采访中分享了月壤样品的研究、发现及未来研究方向。2021年7月12日,嫦娥五号任务第一批月球科研样品正式发放。李献华介绍,其研究团队于接收嫦娥五号月壤样品7日内完成分析测试,并于当年10月19日对外发布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最新研究成果。
记者5月18日获悉,基于“嫦娥四号”获取的可透视月壤内部状态的月面雷达数据,深圳大学深空与深地学科交叉研究团队等研究人员首次发现,月球表面年龄与月壤内部非均匀性呈正相关。
编者按: 为什么嫦娥五号取回的月壤和美国阿波罗计划取回的月壤表现各异? 月表的陨石撞击、宇宙射线、太阳风、极端温差等环境造就了月壤迥然有异于地球土壤的形态和特性,两种月壤存在差异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取壤地点不同,而且是有意为之。嫦娥五号在月球风暴洋的吕姆克山附近取样,因为这里的地质年龄比阿波罗号取样点更年轻,月壤中的放射性元素含量更高。如果将两种月壤样本对比研究,有助于更好理解月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记者7日从国家航天局了解到,嫦娥五号探测器配置了降落相机、全景相机、月球矿物光谱分析仪和月壤结构探测仪。目前,嫦娥五号探测器有效载荷科学数据处理期已满12个月。为更好地促进科学研究,嫦娥五号探测器有效载荷2级科学数据已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