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政务网近日发布《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设立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批复》,同意设立京津中关村科技城。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位于天津市宝坻区,总规划面积约14.5平方公里,是宝坻区和北京中关村携手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点项目。2013年11月,北京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发展集团与宝坻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共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2017年,科技城正式进入实质性建设。2018年、2019年、2020年连续三年被纳入天津市政府、北京市政府重点工作。
未来,随着京唐、京滨高铁开通,宝坻将融入“京津冀半小时经济圈”,乘高铁到北京仅需18分钟。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是中关村在全国首次采用带资金、带技术、带人才“三带”模式,唯一一个重资产投资的升级版中关村园区项目,是名副其实的中关村“新地址”,具有首创意义。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建立了“高层联席会”—“科技城管委会”—“项目公司”三层管理架构,其中高层联席会负责方向指引、战略统筹与重大事宜协调;科技城管委会负责全面的日常管理、政策体系制定、提供政务服务,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科技城公司是项目开发的主体平台公司,政府赋权给科技城公司以市场化的方式统筹整个科技城的规划建设、产业组织和城市运营等相关工作。北京中关村是科技城公司的大股东,占股比例超过50%。
据了解,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将重点发展“4+1”产业体系,即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新能源与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制造四个主导产业,配套发展现代服务业。
截至目前,科技城已累计注册企业236家,注册资本43.61亿元;实体生产制造类企业27个,预计达产后年税收10亿元,可增加当地就业人口约8000人。引进项目中北京转移项目18个,占比67%,已初步实现研发孵化在北京、生产制造在宝坻的中关村宝坻模式。
今年2月28日,天津市发改委印发《天津市支持重点平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试行)》,在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试点实施,涵盖了子女教育、医疗医保、落户购房等6项优惠政策,解决企业所需。
目前,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一期4131亩开发区域内全部路网已实现通车。科技城依托“城市形象景观轴”西环北路打造了近4公里长的滨水生态廊道,建设滨水公园与滨水绿地,打造城市级—片区级—邻里级三级公园体系;建筑面积6.7万平米的协同发展中心产业载体年内实现竣工,其中2号楼展示中心当年开工、当年开放;建成15万平米人才公寓,为入驻产业人口提供配套住宅;与天津市南开中学签署合作协议,在科技城开展合作办学。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实行30年开发运营周期,预计总投资额约11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2万个,吸引常住人口7.5万人,聚集大量高端产业及高端人才,最终将建成中关村全球创新要素汇集地、京津冀协同发展微中心、京东高质量产城融合示范区。(白波)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