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内容:针对重大赛事活动与日常运营智慧管理服务和安全组织需求,研究涵盖物、人、活动等关键体育场馆要素的智能场馆镜像数字模拟与构建方法,研究构建基于多维数据的通用数据分析引擎,研究实现鸟巢数字孪生平台;研究符合冬奥会开闭幕式及赛后运维用能特点的能源精细化管理模型,研究主要能耗设备用能状态、波动特征分析和运行参数等的优化方法,研发能源、安全、环境物联网感知与动态响应的全周期运维保障系统;研究国家体育场(鸟巢)综合环境与承载能力评估模型,建立重点区域环境质量管理评价方法,研制配套设备与环境质量管理评价系统;研究依托三维模型聚合摄像头视频流和物联网信息融合的可视化系统和智能场馆管理系统;研究智能场馆内大型活动的组织管理模型和信息化工具。
考核指标:构建覆盖国家体育场(鸟巢)以及配套周边区域的数字孪生示范应用平台,实现对场馆建筑本体、场内人员、运行活动等不少于20项相关对象的全面数据采集、集成和智能分析应用;能源、安全、环境管理与运维保障系统提升管理效率30%,提升能源系统效率15%、减少能源消耗30%;实现消防报警、供水、噪声、客流等关键参数和关键设备运营状态的全周期监测,健康状态识别准确率达到95%、异常状态预测精度不低于90%;实现国家体育场(鸟巢)VIP区、包厢区、媒体区、观众坐席等重点区域的健康环境管理,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一级标准,PM2.5≤25μg/m³,CO2≤1500ppm;排烟、扑救等设施物联网监控,状态识别准确率达到95%;环境质量管理评价系统实现对照明、空气质量、温度、湿度、噪声、客流等关键参数和关键设备运营状态的全周期监测;虚拟现实视频融合系统支持可视化多维融合管理,实现不少于10类物联网信息的融合联动报警,支持接入不少于1000路视频流的融合监控;形成覆盖结构(组织、资源、数据)、行为(功能、业务流程)和性能的智能场馆大型活动综合管理模型模板及标准各1套,形成支持智能场馆大型活动目标任务分析及全过程管理的信息技术支持工具1套。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软件著作权不少于2项。以上全部成果在不少于2次演练/彩排中示范应用,2022年冬奥会期间实际应用。
有关说明:由北京市科委、河北省科技厅、教育部、中科院组织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和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