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内容:冬季项目专项能力结构特征的研究;冬季体能类项目的(模拟)比赛以及主要训练手段的能量代谢、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研究;同一项目不同运动水平运动员在能量供应和利用上的区别研究;低温/常温、高原/平原测试生理学特征的差异研究;优秀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的建立;运动员选材用基因标记和标准实验方法研究;运动员跨界跨项选材的指标体系构建;运动员早期专项化和早期多项化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机制研究;冬季项目夏季化训练措施研究。
考核指标:构建冬季项目优秀运动员身体形态、生理机能、专项身体素质、技战术水平及心理特征等多维度竞技能力的结构要素体系;确立我国冬季项目运动员专项选材指标体系与选材标准;制定低温/常温、高原/平原测试生理学指标的换算公式及符合运动方式特点的生理学强度划分标准;对冬季项目速度、耐力、爆发力项目各300名以上优秀运动员全基因组解析,提出运动员选材用基因标记和标准实验方法;对冬季项目不少于500名优秀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专项素质以及心理特征进行测试,并筛选专项选材指标;构建我国冬季项目运动员高级选材指标体系;实现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建立相关规范和标准5套,申请发明专利5项以上。
有关说明:由体育总局、教育部、中科院组织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支持经费比例不低于1:1。
实施年限:2018年-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