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内容:针对冬奥会比赛的气候环境条件,基于“人体-服装-环境”系统,研发适宜于中国运动员体型特征与生理特性的竞速与技巧类项目比赛服装;开发适用于冬季项目训练与比赛服装的减阻、防护、热湿舒适高性能服装材料及服装装备;建立运动员人体工程数据库,创建动态柔性人台,研究服装与装备系统风洞空气阻力,研究冬季项目竞速类服装减阻结构设计与评价体系;研究紧身压缩型服装压力对运动员运动表现、人体肌力和疲劳、运动员运动能力恢复促进及损伤修复的影响;研究冬季项目技巧类服装设计与评价体系,建构冬季项目运动人衣空间模型;研究适用于国家队训练比赛与冬奥会保暖服装。并在冬奥会国家队备战及比赛中进行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提供速度滑冰、短道速滑、高山滑雪等竞速类运动项目高性能服装5款以上,在3个以上竞速类项目国家队项目训练及冬奥会正式比赛中应用;提出冬季项目竞速类压缩服装效能评价体系,创建服装梯度压力分布理论与模型,研发的服装空气阻力减少5%,单向排汗速度提升5%;提供空中技巧、跳台滑雪等技巧类运动项目高性能服装5款以上,在3个以上技巧类国家队项目训练及冬奥会正式中应用,实现所研发服装在轻质、减阻、舒适性及竞技性等综合性能上优于国外主流产品;3种以上高性能材料,满足轻质、保暖、抑菌、增强防护效果等多维度需求,部分材料法向发射率≥90%,远红外温升≥3.5℃/min,抑菌率≥95%,创建适用于冰雪技巧类项目服装轻质保暖综合评价指标;2~3种满足高抗冲击性、高强度、高柔韧性、轻质等多维度需求的耐低温高性能抗冲击材料;2~3种低温环境下纤维型防刺防割材料,设计制作具有超强、柔韧、轻质、透气、透湿等性能的新型防刺防割织物,并制备3种以上冰雪专项防护装备;设计制作轻薄、柔软、加热均匀的柔性加热薄膜或加热织物3种以上,并提供国家队与冬奥会保障类精确控温智能保暖制服3款以上,加热织物的最大功率密度≥200W/m2,续航时间大于8小时;建立涵盖冬季运动服装竞技特性、气候特性和人衣关系特性的冬奥服装运动特性与人体数值仿真优化、运动功效、热舒适性等综合评价体系;建立跨学科的冬季项目训练与比赛服装材料选型、功能设计、样衣制作、功效分析于一体的产学研平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有关说明:由北京市科委、河北省科技厅、体育总局组织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和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