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
从“水立方”变身为“冰立方”的
国家游泳中心
成为全球冰壶运动员巅峰对决的绝佳舞台
八片闪耀的立体雪花
起名为“雪绒星”
就“飘落”在国家游泳中心南广场
本项目是结合
冬奥冰雪主题、科技冬奥理念和公众活动需求
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的支持下
由清华大学黄蔚欣研究室团队
基于其原创科技成果完成
“雪绒星”建成作品视频
开幕式直播中的“雪绒星”
作品全景
雪花、冰晶的典型特征是完美的六重对称性。“雪绒星”系列灯光艺术装置作品以此作为概念的出发点,沿袭水立方的多面体形态基因,以正二十面体作为基础几何形,用线元素塑造曲面并拼接,形成或镂空、或完整的三维形体,因此避免了平面雪花形态作为公共雕塑造型过于单调的不足。“雪绒星”的形态同时具有空间中的五重、六重对称性,如同空中飞舞的雪花、又似夜晚跌落的流星,自然融入水立方建筑背景,在夜色之中,极致理性的曲线和感性弥散的光塑造出一种梦幻般的绚烂效果。
概念方案视频
本作品是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资助的科技冬奥项目,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黄蔚欣长聘副教授团队和土木工程系潘鹏教授团队基于原创发明“编织式空间网壳”完成,该成果曾获2019住建部华夏建设科技奖一等奖。
整体鸟瞰效果
精细模型
精细模型
阳光下的雪花雕塑
建成作品照片
建成作品照片
雕塑细部照片
雕塑细部照片
雕塑细部照片
在技术实现方面,该作品基于一种全新的应对自由曲面空间网壳的数字设计与建造系统——“编织结构”,可通过自主开发的数字算法支持,实现自由曲面从形态设计、结构验证、到施工建造的全过程参数化。编织结构能够实现各种各样的非线性形态,已有多项建成的装置作品。
国家博物馆“3D编织中国结”作品
新研发的铝型材结合LED灯带的构造体系也进一步实现了大尺度三维空间形体的建造可能性。“我们使用了三维数控辊弯技术,在grasshopper平台上生成加工数据输入设备中,完成弯曲杆件的制造。”黄蔚欣说。
使用参数化方法开发的加工数据分析算法
安装过程
建成效果
作品将声光电现代技术综合应用到公共空间艺术中,高度结合了几何学、计算机图形学和建筑结构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具有非常独特的美学价值,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作为冬奥系列艺术作品,该设计综合考虑冬奥主题意象、科技冬奥理念和公众活动需求,有效提升了城市公共文化生活品质。
雪中的“雪绒星”
雪绒星宛若天外飘落的晶莹雪花,凛冽寒风中绽放别样的轻盈优雅,洁白的光芒在冰立方的表面四散出漫天的辉光,让人想起“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的苍茫雪景,亦或是那“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辽远夜空。这一方芥子、两三点雪色,亦可生出皑皑风情,共同为观者带去有关素雪飞霰、浩渺时空的意境与无垠想象。
北京2022年冬奥会
科技相伴
让我们一起走进冬奥会
为这些酷炫科技点赞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