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
“科技冬奥企业行”
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第八站
来到朝阳区
服务型智能机器人集中示范展示区
万物皆可“机器人”的场景
是怎样借助北京冬奥会实现的
消杀巡检:告别传统人力
北京冬奥会期间,消杀、检巡、物流等类型的机器人纷纷上岗。它们不仅确保了相关工作高效精准开展,还极大地减轻了防疫压力。
高仙智能清洁机器人
冬奥会期间,高仙GS50商用清洁机器人在冬奥签约酒店应用,可实现地面尘推、洗地、雾化消杀等多种功能,全天候自动作业,自主避障。
这款清洁机器人集空间消毒、洗地吸干、除菌、降灰于一体,将“超声波消毒液雾化喷洒系统”与“湿拖地面清洁功能”有机融合。
“目前产品在国内市场保持领先份额的同时,也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高仙科技华北大区总监杨锐表示,目前公司产品已经出口到世界上40多个国家地区,努力践行着用科技改变服务业的初心。
冬奥会期间, ANDI-安防巡检机器人在北京冬奥村重点区域部署,作为安全防疫的智能守门人,是本届冬奥会唯一的户外安防巡检机器人,由大陆智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提供,这是一家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支持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大陆智源安防机器人产品
大陆智源运营总监马奕然介绍,安防巡检机器人ANDI的技术核心,是公司自研的步甲机器人底盘。底盘装备了8通道BLDC电机控制器,搭载这款产品的机器人可以在石子路、山路、草地等复杂环境穿梭自如,还能抵御零下30多度的低温,充分适应冬奥环境。
移动保洁机器人
为助力北京冬奥,提高环卫科技含量,市城市管理委携手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积极推动落实科技冬奥项目落地。北京环卫集团下属的环卫装备有限公司,自研的移动式保洁机器人,实现了预设巡航功能,能在指定区域内自主行走,极大减少了乱扔垃圾的现象。冬奥期间,智能垃圾收集机器人在朝阳区方恒购物中心落地应用。
智能设备:感受服务温暖
在送餐配送等生活服务领域,有机器人充分参与的场景是什么样的呢?刚刚过去的北京冬奥会给出了一种全新的可能——机器人也可以很有“温度”。
“豹大白”是智能服务机器人公司猎户星空自主研发的双臂协作机器人。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一款基于百万数据级视觉训练,拥有30000小时双臂调教、3000小时AI学习的智能机器人。
所以它既可以变身金牌咖啡师,也可以变身为烹茶大师,左右机械臂可以同时开工。
豹大白制作咖啡展示
冬奥会期间,在延庆冬奥签约酒店,“豹大白”娴熟的烹茶技术引来诸多外国友人驻足品尝,提供“无接触式”服务的同时,也赢得外国媒体朋友广泛好评。
除了“豹大白”,冬奥会期间,由北京云迹科技提供的机器人“润”在冬奥签约酒店用于零售配送。智能送物机器人替代了传统人工,为入住者提供高质量配送服务。
“润”是一款“可自主乘坐电梯的服务机器人”,拥有智能创建地图、自主避障、自动回充、自动拨打电话等功能,主要用于酒店零售配送;另一款多舱送物机器人采用四舱设计,最大承重提升到10千克,极大提升了配送效率,针对防疫需求用于物资交接转运。
云迹无人配送机器人“润”
机器人配送的背后,折射出服务机器人加速发展的现实。云迹科技商业副总裁杨世允介绍,公司从2014年成立至今,致力于商用服务机器人产品研发。目前产品在国内酒店市场占有率处于前列,客户覆盖25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座城市,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更多”北京力量”。
借力冬奥,服务机器人加速应用
服务机器人是机器人领域的全新分支产品,也是与普通公众距离最近的机器人产品。
与传统工业机器人不同的是,服务机器人更加看重互动,上游核心是芯片、算法、激光雷达,国内企业在此方面有较强优势。
美团无人配送车
近年来,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快速增长,市场规模占据全球市场1/4以上,2021年中国服务机器人产量921.44万套,同比增长48.9%。
有关预测显示,服务机器人市场份额,有望从2020年的283.8亿元翻倍增至2023年的751.8亿元,这也意味着,未来服务机器人市场将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冬奥会期间,北京市围绕城市运行等场景,在人工智能产业领域积极布局,打造全流程机器人应用示范。机器人成为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服务城市运行的重要力量,活跃在防疫消杀、智能清洁、智能安防、餐饮服务、物流配送等多个领域。
不止于冬奥会,在北京冬奥会“无人化”应用的推动下,由企业研发的新科技,也会在冬奥会后应用到城市管理、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尤其是服务机器人,助力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让“万物皆可机器人”成为可能。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