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月7日23时,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累计调水量突破500亿立方米,其中,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447.12亿立方米,东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入山东52.88亿立方米。引江补汉工程是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首个拟开工项目, 2022年,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将全力做好引江补汉工程机构组建、资金筹措、人员配置、施工组织、关键施工技术研究等各方面准备,基础设施、管理设施与工程建设同步谋划,全面做足做好开工准备。
曾执导过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张艺谋再挑重担,成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他也是世界第一位执导夏奥和冬奥开闭幕式的“双奥”总导演。据张艺谋介绍, 2022年冬奥会的开幕式,时长不到100分钟,演员规模约3000人,与4个小时、15000人的2008年相比,真的不一样。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创作团队在“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下,突出科技、智慧、绿色、节俭特色,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努力打造一届精彩的冬奥会开幕式。
新型奥运版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外形炫酷,鹰隼车头造型最大程度减小风阻。京张高铁21日开跑冬奥运行图闭环车厢与非闭环车厢旅客互不交集记者1月6日从国铁集团获悉,京张高铁为冬奥会及冬残奥会提供运输服务时间自1月21日起至3月16日止,共计55天。国铁集团共安排冬奥列车40对,其中基本线17对,包括清河至太子城5对、清河至崇礼5对、清河至延庆7对,冬奥期间每日开行。京张高铁清河、延庆、太子城、崇礼4个冬奥服务车站,自1月21日至3月16日实行为期55天...
科技冬奥进行时2022年1月4日,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还有31天,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首批170名场馆保障队员进入冬奥场馆小闭环开展保电工作,标志着该公司冬奥供电保障正式进入决战阶段。国网北京电力针对冬奥场馆入市及绿电交易组织,精准优化绿电交易工作流程,持续跟踪月度冬奥场馆绿电交易计划执行情况,根据场馆需求变化适时组织绿电交易,调整清洁能源供应。在冬奥场馆周边及冬奥沿线京礼高速公路北京段,围绕冬奥保障建成充电站12座、充电桩383个...
科技冬奥进行时,2022年冬奥会期间,北京延庆赛区将举行高山滑雪、雪车、雪橇3个项目的比赛,以及冬残奥会高山滑雪项目的比赛,届时将产生21块冬奥会金牌、30块冬残奥会金牌。据了解,在中央冬奥会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针对冬奥气象服务,北京市气象局成立冬奥北京气象中心,下设一办十组,延庆气象服务组属于其中一个组,共有4个团队,核心骨干49人,面向竞赛团队、场馆群指挥中心、城市运行指挥中心等多个需求方。“冬奥会比赛时,我们现场...
点烟,风起,在重庆大学结构实验室风洞里,在高山滑雪赛道模型前,可以清晰地看到烟雾随着风混乱地飘着,这就是雪场风环境的研究现场。据了解,影响运动员滑行的因素包括运动员体型、技战术以及赛道条件、雪况、风速以及滑雪装备的特性等,运动员在滑行过程中受到重力、空气升力和阻力、地面支撑力和摩阻力以及骨骼肌肉力等的作用,其中空气阻力与运动员的姿势有很大的关系。“他们衷心地希望国家队队员们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走进科技魔法打造的“冰雪世界”,实现自己的冬奥梦。北京科学中心科学时光趴、科技冬奥宣传月、北京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总决赛等六大科技科普活动接踵举行,吸引更多人加入科技过新年的行列。首都科学讲堂将连续8周推出科技冬奥系列科普讲座,聚焦冬奥远程观赛、精细化气象预报、风洞实验等技术在冬奥赛事中的应用。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2科学跨年系列活动”旨在引领科学传播新时尚,打造科技文化新品牌,向市民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
记者从国家电网公司了解到,去年12月30日,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投产发电。建设规模创4项世界第一丰宁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紧邻京津冀负荷中心和冀北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据了解,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实现了世界最大抽蓄电站自主设计和建设,创我国抽水蓄能发展史多个纪录。丰宁电站接入张北柔直电网和华北500千伏电网,首批两台机组投运,即可提供60万千瓦出力,可随时为冬奥场馆提供绿色电力,不仅极可靠地保障冬奥场馆绿电全覆盖...
绞盘型压雪车进行塑雪工作。大跳台造雪团队供图1月2日,位于石景山区的首钢滑雪大跳台首批4位二次塑形专家全部到位,造雪塑形工作正式启动。”首钢滑雪大跳台场馆运行团队造雪负责人刘麒告诉记者, “由于大跳台坡度较大,压雪车工作时,需要使用绞盘连接位于大跳台48米处的出发区锚点,将绞盘钢索固定在锚点上,为压雪车增加向上的动力,并通过绞盘起到稳定和保护压雪车的作用。”场馆团队竞赛副主任韩博已陪同塑形专家进入闭环,他介绍, “今天4...
“咚咚咚”,就在重庆大学搭建的冬奥会模拟看台上,突然8位男士一起跳了起来,现场的安全运维监测系统立刻响起了告警声;临时设施脚手架插销是否按照到位,无人机一扫就知道……12月30日,冬奥会倒计时36天,记者走进重庆大学结构实验室,揭秘重庆大学“科技冬奥”团队为冬奥会大量的临时设施安全保驾护航的“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