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表彰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的决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陈发虎入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名单。
第一台化学激波管、第一台化学激光器、国际上第一次进行激光支持爆震波等离子体的屏蔽效应研究……这些都是获评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沙国河在60余年科研生涯中取得的成就。很快,激光器、高压静电除尘器、平面形马德堡半球等此前只在课本上出现的实验装置被搬到了孩子们眼前,光纤传输激光、高压放电、静电除尘等实验,让孩子们的好奇心得到了充分释放,也大大勾起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科...
最美科技工作者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吴尊友从幕后走向了台前。作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他在关键节点上的判断总能给社会带去信心和安心。每天午饭时间,吴尊友都会审核同事发给他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分析”报告。在充分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流行病学调查和基因测序比对等多种技术基础上,吴尊友认定,海产品及外包装污染、冬季国际物流等,成为我国输入新冠病毒引发疫情的新方式...
他从事科学研究60余年,在固体燃料、化学激光器研究,特别是在激光化学基础研究上,作出了系统性、创造性的贡献。他设计、组装了我国第一台化学激波管,参与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化学激光器——光引发氯化氢脉冲化学激光器,并在此激光器上进行了国际上首次激光支持爆震波等离子体的屏蔽效应研究,在激光态分子传能研究中首次实验证明了单一三重态传能通道间存在量子干涉效应。
最美科技工作者作为测绘与遥感领域的世界领军专家,现年81岁的李德仁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 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在他的荣誉榜上可谓锦上添花。一位是李德仁的硕士生导师,中国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之卓,另一位是李德仁的博士生导师,德国的阿克曼教授。”无独有偶,阿克曼也给李德仁说过类似的话:“我们当了大教授了,我们对每一个技术细节的钻研都不会比学生强,在每个技术分支上,都是...
”获得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的北京医科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主任医师马玙已近九十高龄,在过去的六十多年间,她一直在结核病防治领域深耕,从事诊治、科研和教学工作。作为临床医生,我的主要工作是诊治病人,和纯搞科研的人不能比,我在实验室做的科研工作,主要也是为我们临床研究建立如血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有辅助诊断价值的技术。马玙回忆起三四十年前,国际交流当中一件难忘的事情:有位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教授曾到马玙团队的实...
当某些类型的恒星演化至生命末期,发生剧烈的高能爆炸,这种现象被称作超新星。爆炸的光芒通常可以照亮整个星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王晓锋将其形容为“一场宇宙的‘烟花’”。王晓锋想象过,如果人类能够站在宇宙的边缘,将会看到宇宙空间中此起彼伏的“烟花”绽放,而他就是追逐“烟花”的人。在过去的一年,利用清华大学—马化腾巡天望远镜(TMTS),王晓锋团队在观测到的188个LAMOST天区中发现了超过3700个周期短于7.5小时的周期性变源候选体,...
他是我国第一个研究电动式激振器的科学家,也是我国超声电机的奠基人、开拓者。他带领团队研制的超声电机已应用于嫦娥三号、四号、五号、墨子号量子卫星、智能炮弹、医疗仪器、光学系统等高端装备, 打破了国外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 填补了国内空白。他就是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淳生。
“没想到我能入选!非常感谢大家对我和我所在学科——‘真菌学’的认可。‘真菌学’不是很多人都了解,得到公众认可,可以使我们这个学科更好地发展。”在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榜上,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庄文颖的名字。在“真菌学”这一浩瀚领域,她倾注48年光阴,夙兴夜寐,用自己的行动照亮了我国真菌学研究的前进之路。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核能科学家、教育家。历任清华大学核能所研究室主任、所长,核研院院长、总工程师,清华大学校长等职务。他领导清华大学核能研究团队以提高核能的安全性为主要学术理念,走出了我国以固有安全为主要特征的先进核能技术从跟跑、并跑到领跑世界的成功之路。他主持研究、设计、建造、运行成功世界上第一座5兆瓦壳式一体化低温核供热堆;主持研发建成了世界第一座具有固有安全特征的模块式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并积极推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