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2日,在COVID-19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中国宣布了力争在2030年前碳达峰,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简称“双碳”目标)。中国承诺实现碳中和,为世界其他国家带来信心和树立榜样。目前中国的“双碳”规划工作正在全面展开,但脱碳之路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如何实现从化石能源主导向非化石能源主导的转型,可能比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影响更为深远,挑战更巨大。
近期,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发改委、美国马里兰大学、清华大学、巴基斯坦气候变化部等国内外机构的专家学者联合在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期刊上发表展望文章,对四个代表性模型的碳中和情景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实现碳中和的路径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情景中对核能、风能和生物能的需求,可能已接近其资源的上限,只有太阳能前景更明显,表明了太阳能的关键作用。最近实现的太阳能和风能与化石燃料能源的价格平价,为碳中和奠定了基础,但达到碳中和所需的部署规模,受到技术和商业瓶颈的影响。
文章建议广泛部署分布式能源系统以提高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灵活性,并在智能电网、储能、分布式太阳能、风能、小型和模块化核能方面采取更积极的行动。碳中和目标要求一切都在短时间内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包括技术、社会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因此未来需要持续的国际合作和有利的国际经济和政治环境,助力中国“碳中和”目标的如期实现。
该展望文章收录在《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组织的碳中和专刊中。专刊正在陆续更新中,欢迎点击http://www.iapjournals.ac.cn/aas/en/virtualTopic?id=0dd926a0-0d87-4043-a3ca-c35960430059 查看最新接收文章。
图 1. 化石燃料与非化石燃料能源结构的太极阴阳转换图。
图 2. 新的能源版图。中国的碳中和目标将需要大规模的能源输送、储存系统以及分布式非化石能源发电系统。另一方面,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碳汇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将抵消剩余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碳。
Citation: Ning Zeng, Kejun Jiang, Pengfei Han, Zeke Hausfather, Junji Cao, Daniel Kirk-Davidoff, Sheng Zhou, Shaukat Ali. 2021: The Chinese carbon neutral goal: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Adv. Atmos. Sci.,doi: 10.1007/s00376-021-1313-6.(in press) http://www.iapjournals.ac.cn/aas/en/article/doi/10.1007/s00376-021-1313-6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