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构建出一种大气科学、环境科学和经济学多学科交叉的模型方法,定量揭示了全球多边贸易引起的PM2.5跨界污染及其健康影响,国际社会应当提倡可持续消费,并通过建立相关合作机制促进技术转移,从而降低贸易中隐含的污染水平,推动空气污染全球治理。
寨卡病毒是一种古老的虫媒病毒,寨卡病毒感染导致的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新生儿小头畸形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寨卡病毒在进化过程中其NS1蛋白获得了1个自发突变,结果导致病毒分泌更多的NS1,提高了寨卡病毒感染蚊虫的能力,使其更有效地在蚊子中流行,进而促进了最近的寨卡疫情大规模暴发。中国研究团队陆续发表论文,分别揭示了寨卡病毒大规模流行的原因及其导致胎儿小头症发生的机制。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丁洪、钱天和石友国研究组与合作者,在上海光源“梦之线”和瑞士光源利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实验技术,在磷化钼晶体中观测到一类具有三重简并的费米子。实验发现超出传统的狄拉克/外尔/马约拉纳类型的费米子。这一实验发现开辟了探索凝聚态体系中非传统费米子的途径,对促进人们认识量子物态、发现新奇物理现象、开发新型电子器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许昌人颅骨既具有东亚古人类低矮的脑穹隆、扁平的颅中矢状面、最大颅宽的位置靠下的古老特征,同时又兼具欧亚大陆西部尼安德特人一样的枕骨(枕圆枕上凹/项部形态)和内耳迷路(半规管)形态,呈现出演化上的区域连续性和区域间种群交流的动态变化。
合成生物学(synthetic biology)是继“DNA双螺旋发现”和“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之后,以基因组设计合成为标志的第3次生物技术革命。利用多级模块化和标准化人工基因组合成方法,创建了大片段组装技术和并行式染色体合成策略,实现了由小分子核苷酸到活体真核长染色体的定制合成,建立了基于多靶点片段共转化的基因组精确修复技术和DNA大片段重复的修复技术,成功设计构建了4条酿酒酵母长染色体,实现了真核长染色体合成序列与设计序列的完...
通过调控铷-87原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BEC)中的自旋混合过程,使其连续发生2次量子相变,成功制备了量子纠缠的双数态(twin-fock)原子玻色凝聚体,这是1种原子在2个模式上具有同等粒子数的多体纠缠Dicke态,为超越标准量子极限的测量科学与技术的实用化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