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下简称AI)与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助力科技创新为人民生命健康提供有力保障,搭建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对接桥梁,2月16日,在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指导下,由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主办的中关村“火花”系列活动“AI+医药”沙龙举办。活动邀请到高校院所、上市公司、创业团队、投资机构相关负责人及有关专家,聚焦AI与医药健康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研讨AI推动医药健康产业数字化变革的新应用、新模式,共商合作机遇,为成果供需对接与交流合作搭建平台。
活动由“主题分享”、“开放交流”两部分组成。在主题分享环节,特邀嘉宾聚焦核心议题展开精彩演讲,从不同视角对“AI+医药行业”发展模式进行专业分析,介绍各自的实践经验及主要体会。
主题分享环节
北京昆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盛经纬分享了先进脑磁成像技术的成果转化实践,结合脑科学与影像学发展历程,阐述了先进脑磁成像解决方案的技术优势、应用场景与成果转化进展。下一步,公司将在无创脑功能成像高端医疗设备领域加大研发、产业化投入。
上市公司泰格医药旗下泰格捷通公司高级总监李伟分享了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研发、上市的经验,围绕数据基础、产品定位、产品实用性与可行性,阐释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医疗器械涵盖范围,以及如何结合产品特点制定注册相关策略。
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博士、创业团队负责人齐烨分享了成果转化项目“跨物种基因工程广谱低毒抗肿瘤药物筛选”的转化进展,介绍了抗癌药物的市场需求、政策环境、发展痛点与新兴疗法,讲解了转化项目的技术路线、临床优势、团队情况与发展目标。下一步,团队将开展首个适应症的基因治疗临床前研究。
北京创新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高级投资总监王翼飞分享了关于AI推动医疗行业发展的思考,分析了现阶段AI与医疗行业融合发展的进展及面临的挑战,以投资人视角审视了“AI+医药”模式的成果转化项目落地难点,提出了以“生成式AI”推动医疗行业发展的观点。
开放交流环节
在开放交流环节中,参会来宾围绕AI在影像学与肿瘤精准药物研发中的应用、适应病症、诊疗效果、运行成本等方面展开互动交流,对AI医疗器械上市流程等具体问题进行热烈研讨。来自高校、科技企业、专业服务机构的参会来宾介绍了各自所在机构概况、业务领域及对外合作需求,针对“AI+医药产业”发展模式发表了观点。
本系列沙龙活动旨在搭建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间的桥梁,解读产业创新政策,分享典型实践案例,促进科研机构、创业团队等各类创新主体合作交流,为科技成果在京转化赋能。活动承办及协办单位包括:北京创客帮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运营中心、河北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中关村创业生态发展促进会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专委会、新一代人工智能联盟AI双创推进组、北大校友创业联合会、北大创新学社、北京八月瓜科技成果评价有限公司、北大青年CEO俱乐部。
下一步,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将结合创新需求、围绕重点领域,办好中关村“火花”品牌系列活动,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交流协作平台,推动全链条科技资源融通联动,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释放首都创新发展新动能。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