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教授张灏团队联合汕头大学和荷兰格罗尼根大学等单位,报告了世界上第一个应用二甲双胍治疗食管鳞癌的临床试验。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临床癌症研究》。该研究表明,传统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在杀伤病人肿瘤细胞之前,已经对肿瘤免疫微环境进行了重编程改造。
研究人员分析术后获取的肿瘤标本发现,和安慰剂组相比,低剂量二甲双胍用药组的肿瘤组织并没有明显的形态学改变、细胞增殖和凋亡等变化。研究人员进一步对肿瘤微环境中各种免疫细胞进行了系统检查,通过应用多标记免疫荧光染色及多光谱成像技术,发现B细胞、T细胞和巨噬细胞发生了改变。
研究人员对组织中免疫细胞浸润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估。经统计分析发现,低剂量二甲双胍通过修饰食管鳞癌中肿瘤免疫微环境,使肿瘤免疫微环境激活,向抗肿瘤免疫方向改变。
研究发现低剂量二甲双胍先改造了食管鳞癌的肿瘤免疫微环境,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进一步造成了肿瘤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变化。细胞实验表明低剂量二甲双胍使免疫细胞对食管鳞癌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机制研究发现二甲双胍改变了免疫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谱,使免疫细胞中AMPK升高和STAT3激活。
该研究提示低剂量二甲双胍在安全用药的前提下,可修饰肿瘤免疫微环境,使之更利于发挥PD-1/PD-L1单抗、CD47单抗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效果,为临床开展二甲双胍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提供了新可能。
相关论文消息:https://doi.org/10.1158/1078-0432.CCR-20-0113(朱汉斌)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