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中国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出舱活动的视频成为广大网友关注的热点。他们在太空中的每一个动作细节,每一段交谈的语音,都清晰地传回地面,被大家所熟知。而这一切的背后,一条“天路”在发挥极为关键的作用。
“‘天路一号’04星捕获天和,前返向链路已建立!”在北京空间信息传输中心大厅中,调度马超发出坚定的口令。在此次时长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中,中心各分系统密切配合,通过天基测控,为地面实时观测航天员出舱状态、航天员与地面之间对话沟通提供了有效高速的话音图像中继传输服务。科技人员圆满完成了任务。
针对此次出舱活动持续时间长、测控连续性要求高等特点,中心科技人员精心设计了测控方案,在天链一号03、04星接力跟踪基础上使用天链二号01星独有的多址天线填补测控间隙,有力保障了航天员出舱活动的连续性
“从2008年翟志刚的‘我已出舱,感觉良好!’,到2021年刘伯明的‘这外面太漂亮了!’,中继卫星系统每次都能记录下航天员出舱时的第一声赞叹,每次都能将中国人在太空中的身影第一时间传回,作为天路团队的一员,我感到十分自豪骄傲!”中心地面站工程师罗军感慨道。
2008年,“天链一号”01星刚刚发射升空,随即参与到了神舟七号任务当中,首次亮相即完成了航天员翟志刚出舱活动的数据传输任务,时光飞逝,现如今已经有两代5颗中继卫星遨游太空,神舟十二号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交会对接、航天员进行音视频天地通话……01星的“弟弟”们接过了天基测控的接力棒,为空间站任务提供着越来越好的天基测控与数据中继服务。
地面站是中继卫星系统联天接地的重要一环,自空间站任务开启以来,工程师罗军与其他分布在祖国各地的地面站工作人员一直坚守在岗位上,确保天地间数据传输正常。为了完成此次出舱任务,他们提前进行了多次系统状态检查,充分考虑不良天气、应急事件处置等突发情况,制订了详实的方案预案,进一步提高了执行任务的稳定性、可靠性。
“无论是7小时、70小时还是700小时,我们都将坚守岗位,认真监视链路状态,确保航天员与地面能够随时随地沟通,地面对空间站的状态能够全时全天候掌握。”地面站站长王磊说。(记者:张航 通讯员:周永刚 王然 李源龙 朱舒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