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010”前孵化科技创新论坛暨首都科技发展集团十周年战略研讨会在北京中关村展示中心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昌平实验室领衔科学家林欣发表了主题演讲。
以下是演讲节选: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细胞免疫治疗的现状和前景,同时也分享一下我们的成果。
谈起细胞免疫治疗,必须提到这么一位患者,他在12年前得了B细胞白血症,在所有治疗都失败的情况下,使用了CAR-T治疗,在经历六个月治疗后完全复原。12年过去,现在已经完全恢复,这就是所谓CAR-T治疗,是一个跨时代肿瘤治疗,是一个活的药。CAR-T原理就是通过把体内的T细胞,把它做成人工的GPS,给T淋巴细胞装上识别病原性细胞的一个GPS,专门识别体内肿瘤细胞并通过免疫作用释放大量的多种效应因子,它们能高效地杀灭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恶性肿瘤的目的。
以CAR-T细胞治疗为代表的细胞免疫治疗,已经通过将近三十年的发展获得了批准。2017年,美国批了第一款CAR-T的药,用于治疗B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我们国家也于2023年获得了CAR-T治疗细胞的批准。CAR-T细胞治疗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全球细胞治疗研发也在不断发展。中国细胞治疗领域发展得极其迅速,目前,中国的临床试验比例已经超过美国,发展势头强劲。各个国家把细胞治疗或者细胞基因治疗作为战略发展,美国已经把CGT细胞基因治疗作为一个重点发展的行业。日本也是作为一个重点发展的行业,我国也把细胞治疗科技作为一个新质生产力,包括北京市也在推动CGT产业集群的发展。
虽然CAR-T治疗在血液肿瘤中获得革命性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对于血液肿瘤和对于实体肿瘤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因为血液肿瘤很容易被CAR-T细胞攻击,但是实体肿瘤是一个组织块,CAR-T要进入组织块要面临一系列问题,同时,CAR-T在实体肿瘤内部又会受到一系列肿瘤带来对它的抑制和对免疫细胞的抑制,这些都是我们要急需解决的问题。另外,CAR-T细胞治疗虽然在B细胞、淋巴瘤和白血病获得成功,在美国有六款药,中国有五款药,但都是治疗B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的,有很大的局限性。同时治疗费用昂贵,美国约40万美元,中国更是要在近一百万或超过一百万的治疗费。要怎么把它变成中国老百姓可以接受的价格是我们需要做的事情。
我自己是清华大学教授,同时在昌平国家实验室是领衔科学家,10年前从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当教授,后来我回到清华当教授,主要在做的T细胞免疫的研究工作。我的团队通过改造T细胞受体,把CAR和T细胞受体进行重新工程化,建立一种新型改造T细胞GPS或者叫导航设施。早期由创投支持我们,并创办了华夏英泰公司,我们希望用新一代细胞免疫治疗场景,能够给患者带来受益。现在公司在昌平生命科学园,进行高等级的细胞制备来做这个研究。公司发展也受到了北京市科委的支持,同时,我们银行合作伙伴也包括人民医院等等这些单位,我们共同的研发和给病人做一系列的治疗。我们做了一个“超级导航装置”STAR-T平台,它通过用T细胞受体,我们自己T细胞上面识别肿瘤细胞的特点,同时把CAR上面抗体识别肿瘤细胞更加灵敏结合起来,这个T细胞受体引起的CAR-T对于肿瘤的侵略性更强,这样更能够跑到肿瘤内部去。我们先从自体免疫细胞开始,通过STAR-T的GPS给病人淋巴细胞装上GPS做治疗,也做了白血病、淋巴瘤以及和其他一些适应症。
要想使百姓用得起这个细胞治疗药,就必须把它做成通用型细胞治疗药,如果能用健康捐献者的细胞再体外加工,那就可以从给一个人制的药改造成给一群人的药,这样就可以达到整个治疗有效并解决价格高昂的问题。
我们通过STAR-T这个GPS,在昌平实验室进行工程化改造,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做了通用型的技术平台,然后把STAR包括基因工程手段来敲除自身的TCR。如果把异体细胞输给这个患者的时候,第一个要解决问题就是会产生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这个反应必须把它解决,所以通过基因敲除的方法,所以这样就避免所谓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的方法。通过定点整合,把STAR-T替换TCR,同时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敲除一部分会造成肌体对它排异的基因。所以整个工程手段做了一体通用型,先做了一个实验,用STAR来治疗,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通过治疗也获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第一例患者已经给他回溯了八个多月,现在这个非常严重的红斑狼疮肾炎也已经完全治愈。
现在我们公司就有一系列的产品,包括一体通用型,我们正在做一系列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已经回溯将近10例患者,现在在各个时间临床上进行监测。同时,我们在做自体的包括肝癌、胃癌治疗,还有一些双靶点,比如在做一些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等等。我们希望通过首先自体CAR-T的STAR产品,通过治疗验证的概念,通过异体通用型方法获得异体通用型细胞活度,希望我们的工作可以造福我们的老百姓。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