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科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是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指导支持下,于2017年获批成立的民办非营利性机构,由首发展集团、东土科技、时代集团、神州高铁、拓尔思、天地互联、闪联、创源等领军企业联合发起,依托联盟机构、高新技术企业成立。
Q: 请简单介绍一下北京国科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的基本情况。
A: 为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发挥北京科技创新资源优势,推动民口前沿技术和高技术产品向军事应用转化,服务军队战斗力建设,实现军民融合技术创新和产业可持续发展,北京国科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下文简称“研究院”)与装发、各个军兵种、军工集团会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对接机制,成为军方了解地方技术和产品的重要窗口。
研究院积极搭建对接军方和军工用户的平台、翻译军事应用场景,推动一批民口技术和产品在军方得到验证和应用,拓展了中关村企业自主可控技术的应用场景,孵化了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民营企业。
其实谈及研究院,就不得不提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家顾问委员会(以下简称“顾委会”)。在顾委会的基础之上,衍生出了北京国科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中关村创业生态发展促进会、中关村 100 企业家俱乐部等相互关联的组织机构。
Q: 北京国科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主要提供哪些服务?
A:面向全国范围开展国防工业自主可控关键技、术产品的需求发布、信息采集、研用对接、验证评估、技术指导和产业规划等工作。
▲特色活动——国科工研院一站式服务供需对接活动。受访者供图。
Q: 请介绍一下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家顾问委员会的背景和主要工作内容。
A: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家顾问委员会于2009年12月13日成立。作为一个高层次、多领域、跨行业的新型智库组织,多年来,顾委会主要围绕五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依托中关村100企业家俱乐部,持续深入开展闭门研讨品牌活动,推动企业做强做大;二是充分发挥高端新型智库功能,在研究和争取突破性先行先试政策、新经济配套政策、中关村未来核心竞争优势方面发挥作用;三是充分发挥“民间外交”作用,推动企业国际化发展,打通国际前沿项目落地通道;四是依托培育优秀企业和领军企业家的职能,在创新创业服务、高端领军人才引进、优秀青年创业者培育等方面发挥作用;五是充分发挥高端资源综合优势,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产业环境不断优化升级。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顾委会现已成为联系中关村企业的纽带、联系企业与政府的桥梁、服务与培育创新生态的平台、国际开放合作的窗口。
▲特色活动——中关村企业家顾问委员会闭门研讨会之小米汽车专场。受访者供图。
Q: 北京国科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在哪些领域取得了什么主要成果?
A: 打造了“四库一平台”的服务体系。“四库”即技术经理人、关键技术库、需求库和专家库。面向全国范围开展国防工业自主可控关键技术产品的需求发布、信息采集、研用对接、验证评估、技术指导和产业规划等工作,关键技术库主要覆盖基础领域的7个一级领域和47个二级领域的过万项技术产品和3400多家企业;需求库收集不同的需求信息,拥有过万项的发展需求和保障需求的需求库,专家库汇聚技术首席、总师等2800多名专家。
“一平台”即国防工业关键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横向联合相关行业联盟协会,挖掘关键技术、产品等资源,开展相关领域供需对接会,为多家驻军单位推荐关键技术和产品,推动民口的沿技术和高技术产品向军事应用转化,实现军民融合技术创新,服务军队战斗力建设。
Q: 研究院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是如何运作的?能否举例说明?
A: 如图所示,我们采取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双向对接模式。一方面,研究院发现好的技术产品,主动推荐给用户单位;另一方面,我们接受军工单位的委托,就某项需求去寻找优质、适配的技术产品。研究院会组织相关专场供需对接活动,基本都是在周末进行。
Q: 可以具体讲一下对接过程吗?
A: 专场供需对接活动类似企业路演的形式。企业在台上汇报、专家提问,然后专家在会议室在内部讨论。最后我们会为企业出具两份报告,一是技术先进性报告,对企业的技术进行评估。二是市场需求报告,分析这些技术具体可以应用在什么领域、场景等。下一步,研究院会和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全方位规划,比如帮助企业获得资质、做产业规划、做应用验证体系。总地来说,技术落地3 年打底、5 年见效,对我们而言也是一个慢慢陪跑的过程。
▲2024年9月中关村100企业家俱乐部参加北海道NoMaps2024峰会。受访者供图。
Q: 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哪些?如何克服?
A: 每个项目的周期都较长,遇到的问题错综复杂。我们通过请教专家、跟同行学习,实现了持续性成长。
Q: 在您看来,首发展集团和北京国科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在哪些领域未来有潜在的合作机会?
A: 首都科技发展集团拥有优质的企业资源与需求资源,希望未来能在研究院的供需对接方向给予更多的资源倾斜,双方互通资源有无。
Q: 研究院未来的发展规划是什么?有哪些重点方向?如何布局前沿领域?是否有开启新的研究领域或项目的计划?
A: 研究院还将着眼于军民融合领域,深耕自主可控,挖掘核心需求,为国防工业提供先进产品技术。
提供 | 科技孵化部 科服公司
撰稿 | 李潇潇
编辑 | 梁优
审核 | 赵然
版式设计 | 黄明鉴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