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橙色预警等级、强降雨量达到148.8毫米、低洼地区积水30厘米、车道线被遮蔽、大货车、小汽车、临时路障、非机动车和行人,全长7.2公里的混合式交通场景下,“驾驶员”关闭了雨刷!
在位于北京顺义北小营的5G路段上,测试车辆在安全员监管下,保持自动驾驶。安全顺畅地完成了无保护左转、严重积水通行、逆向绕行避障、复杂场景会车等高难度自动驾驶......
(图片来源:新华社)
使用APP呼叫车辆,设置出发地和目的地,选定出行人数,提交订单,无人车接单,上车后乘客用手机扫描前排座椅靠背上显示屏上的二维码确认身份,系好安全带后,点击显示屏上的“开始行程”键,启动本次自动驾驶行程。
Apollo Go正式在北京开放载人测试运营。无需预约,打开Apollo Go App、百度地图或者百度App小程序,用户即可直接呼叫体验用车。数据显示,测试开放后三天,Apollo Go运营状况就突破了此前测试的最高峰值。
据试用乘客称:“无论是刹车、变道、等灯、还是路面有行人,社会车辆变道,自动驾驶都没犯什么错误,而且通过ROBOTAXI后排设置液晶屏,也可以了解车辆行驶线路和运营情况。”
北京东南郊的南海子公园,一辆贴有身份编码的无人配送车缓缓驶来,游客通过车身购物屏就能完成商品选择、支付和取货。近日,首批获得“路权”的无人配送车正式上路。
率先布局,科技创新树标杆
厚植产业高质量发展沃土
早在2017年12月,北京市就率先出台了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的指导性文件,内容涉及了自动驾驶车辆开展道路测试的政策法规、管理主体、测试场地、测试流程、事故保险赔偿及测试监管等系列问题。统计显示,近几年,北京市在测试牌照规模、测试主体数量、车辆类型丰富度上均居于全国首位。
据了解,截至2021年5月底,海淀区、顺义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房山区,共开放自动驾驶测试道路226条,总长度达752.42公里;百度、戴姆勒、奥迪、小马、沃芽、丰田、美团等14家企业,近百辆有效测试车参与路试,安全测试里程突破300万公里;百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13所智能驾驶相关领域优秀高校,共同发起成立智能驾驶协同育人工作委员会,绘制“产学研结合”的创新蓝图......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北京,通过政策支持、数字化新基建、统筹社会科研、产业资源等一系列“组合拳”,蹄疾步稳,渐成无人车的大型“试验田”,为自动驾驶技术测试研发阶段提供了有力支持。
精准发力,政策创新开新局
释放产业智能化转型动能
2021年4月,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制定的《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总体实施方案》获得批复,两天后,“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启动。在开放自动驾驶汽车高速测试、允许无人配送车获取路权上路运营、企业可开展基于收费的商业运营服务、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异地测试结果互认等政策叠加效应引导下,为自动驾驶相关企业在京发展,提供了“海阔凭鱼跃”的舞台,营商环境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
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智能化成为贯穿全篇的关键词,随着5G、C-V2X、AI、芯片、传感器、毫米波雷达、北斗+GPS高精定位等新一代技术不断突破,现有交通系统、相关产业链条都将迎来全新机遇,得到进一步串联和优化。以北京市自动驾驶产业快速发展为例可以看出,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不断突破,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大,将对各产业领域产生强劲推力,亦将成为带动生产要素重新组合、创造新经济结构的重要引擎,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动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化,进而创造并释放出新的增量红利。
完善的产业、经营、高校研究循环良性生态,将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提供有力支撑;清晰的规划,科学的布局和不断优化完善的政策引导,将为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指明道路。自动驾驶产业在北京这块“试验田”上“茁壮成长”,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亦将为城市智慧化、数字化转型、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新动能。北京市将通过不断创新完善政策,提高服务引导水平,积极引导、引领新兴技术广泛应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新时代特大城市产业创新有序高质量发展,探索全新路径。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