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被视为女性健康的“第一杀手”,而乳腺癌早期筛查是对抗这一癌症的重要手段。随着技术发展,人工智能开始在该领域发挥作用。近日,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医疗辅助影像诊断企业医准智能在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期间正式发布业内首款“乳腺断层成像智能分析系统”,传统方式5至10分钟才能完成的病灶检测分析,如今只需要20秒就能完成。
据了解,乳腺X线检查对于乳腺中含钙化病灶的检出十分有效,但其获得的...
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AI体外诊疗平台、肺炎智能筛查和疫情监测系统……在2021年中国品牌日活动现场,北京展馆的“京智健康”展区汇聚了疫苗、智能诊疗以及健康绿色饮食等领域代表企业,其中10家企业线上参展,4家企业线下参展,展现北京品牌在构筑智慧健康新发展、助力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等方面的贡献。来到活动现场的医药企业均带来了参与“战疫”的核心产品,展现为战胜新冠疫情做出的贡献。
在北京展区,推想医疗的工作人员展示体感技术在肺...
4月25日,《自然》子刊《NPJ数字医学》(NPJ Digital Medicine)发表了我国学者的一项研究成果——基于人工智能图像分析技术的新冠肺炎快速风险分层系统。这项研究能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方面实现优化医疗资源调度、及时介入治疗,减少不良结局发生率,从而挽救更多生命。
这项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新冠肺炎诊断的研究成果由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放射诊断科卢光明、张龙江教授,联合斯坦福生物医学信息研究中心、深睿医疗等机构联合完成。“精准预...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发展,为‘失眠’状态的监测提供了技术手段。但要解决失眠问题,就必须以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手段,以医工深度融合的方式,提出解决方案。”3月25日,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召开,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黄安鹏在会上说道。
此次会议主题为“面向睡眠健康的智能感知与计算”,与会学者各抒己见、讨论热烈,但都对我国智能睡眠医学研究达成共识——快速增长的睡眠健康需求与我国落后的睡眠医学现状之间存在突...
通过AI和大数据技术助力重大、季节性传染病综合防控工作,已不是梦想。记者3月19日从南方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南科大)获悉,南科大与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深圳市疾控中心)、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智城)联合,正在推动这一技术落地,从而实现重大传染病的常态化精准防控。
APP+推演平台助力精准防控
项目负责人,南科大研究员宋轩介绍,这套综合解决方案,包括一个部署在移动设备端的应用程序(以下简...
柔性可穿戴电子传感器由于具有较大的机械灵活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满足人体对于设备的形变要求,可应用于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电子皮肤等设备的出现更是让柔性可穿戴技术受到广泛关注。有分析指出,至2028年,全球柔性电子市场有望达到3010亿美元。
柔性可穿戴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价值更为广泛,如体温监测仪、连续血糖监测设备、心电检测设备等。其中,用于检测人体信息的人体传感器发挥着重要作用。...
“最近又接到了青田疾控中心的智能腕表定制需求。这次是14+14+7需求,即14天完全隔离、14天居家隔离、7天日常隔离。我们的智能腕表又要奔赴防疫一线了。”在挤满实验器材的实验室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孙文胜正忙碌地改进着自己研发的智能腕表。这个智能腕表可以通过佩戴在人的手腕上,实现远程精确测温,从而减少了面对面测温可能导致的交叉感染风险。
早在2020年3月,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的侨乡青田,因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国外...
1月24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研院)科研人员的手机上弹窗出一则好消息:沈阳此次疫情的新冠肺炎患者全部出院。自去年12月23日以来,沈阳市新增多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高研院迅速调集百人科研及开发团队,两周内其研发打造的“新冠疫情防控应急管理平台”紧急上线,在全市推广应用,为沈阳市抗击疫情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据高研院张坤林博士介绍,该应急管理平台依托人工智能及区块链技术,面向疾控中心以及密切接触者管理...
1月上旬,中国(重庆)智慧医疗创新技术应用发展高峰论坛在渝举行,会上,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正式发布了《2020智慧医疗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围绕智慧医疗产业发展概况、技术与应用发展趋势等五大方面对智慧医疗的最新发展作了报告,报告认为数字经济飞速发展下,中国智慧医疗市场规模高速增长,全面迎来好时机。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高级工程师胡陶解读《报告》时介绍,2020年,中国智慧医疗行业规模已突破千...
医疗机器人成功的关键前提是什么?破解“产学研医”结合难题的方法是什么?主题为“中国医疗机器人技术创新成果与发展方向”的第三届国际医用机器人创新发展论坛近日在北京召开,医工交叉领域的院士、教授专家和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为创新创业者解读行业风向。
“不要去模仿和替代医生,而是要给医生提供一个崭新的(能力)帮助,必须要凝练出真正的短板和需求到底是什么。”中国工程院院士、积水潭医院前院长田伟说。他以行业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