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央视春晚上,一款会写福字的“书法机器人”夺人眼球,展示了协作机器人的灵巧操作。实际上,这对协作机器人来说仅仅是“牛刀小试”,它的本领远非如此。
协作机器人在工业领域已经发挥出巨大作用。简单来说,传统的工业机器人通过与人的接触隔离来确保安全自主工作,而协作机器人则是在共享空间中或在与人近距离接触的情况下,独立或顺序地完成任务。作为现代工业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协作机器人自面世以来便备受瞩目,近年来更是发展迅猛...
在海淀西三旗地区,金隅集团昔日天坛家具工业厂房已改造升级为以智能制造产业为特色的“智造工场”。春节假期后,金隅智造工场已经恢复了人气儿,截至2月19日,22家高新科技企业中已有20家全面开工。
现代工业风格的园区内,红外热成像测温机器人“把守”园区入口,行人会“偶遇”上路测试的无人配送车和共享滑板车,园区中心广场还设置了可语音提示并感应开门的智能垃圾分类柜……科技元素在园内无处不在。
春节后开工的头两天,作为园区“...
小说《三体》中,“三体人”不会撒谎、彼此思维和情绪完全透明,这样的情节正逐渐变为现实。随着人工智能(AI)情绪识别技术的发展,机器已经能识别人类情绪的变化。情绪识别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机器智能中,也许有一天,人类会被AI彻底看穿。
近日,台湾联合大学研究人员在IEEE ACCESS上发表论文,提出用特定连续动作间骨骼点速度的变化程度,来区分人类微妙情绪变化的新方法。该方法与时空图卷积网络(ST-GCN)相比,“可有效地将识别精度...
一只狗或者一只猫从来不用经过太多思考,就能依靠本能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在复杂地形中上蹿下跳,灵活运动。但这一点对于同样具有四足的智能机器人来说却并不容易。如何让机器人向自然界的动物看齐,是全球机器人专家们长期探索的课题。
近日,英国爱丁堡大学先进智能机器人实验室与浙江大学朱秋国教授的机器人团队合作,完成了一项针对四足机器人的新算法研究。这项研究成果被选为《科学—机器人》杂志的月度封面论文。
构建多专家学习体系...
近日,天津大学现代机构学与机器人学中心康荣杰副教授团队研发了一款新型连续体仿生机器人,其刚柔并济的设计像一只灵巧的手臂。目前该成果已初步应用于空间非合作目标捕获的研究,有望成为一名出色的太空“捕手”,处理失效卫星和太空碎片。研究成果以《基于几何约束的记忆合金变刚度新型连续体机器人建模与分析》为题在机器人领域国际权威期刊《机器人学研究》上发表。
据介绍,连续体机器人是一种形如象鼻、章鱼触须等软体生物的新型仿生机器...
一只灵巧的“虫子”,牢牢地抓住圆形管,一伸一缩中蜿蜒前行。其实,这只灵活的“虫子”是一款采用了天津大学科研人员左思洋、刘建彬课题组研发的新型模块化柔性驱动方法3D“打印”出来的软性机器人,可应用于人工肌肉和管道爬行机器人中。该成果今年1月初在线发表在《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机器人和自动化快报》上。
软性机器人因其较高的柔性、对人体安全等优点,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3D打印的优势在于制造复杂形体、复杂结构可一次成型,不...
1月初,美国人工智能公司OpenAI推出两个跨越文本与图像次元的模型:DALL·E和CLIP,前者可以基于文本生成图像,后者则可以基于文本对图片进行分类。这个突破说明通过文字语言来操纵视觉概念现在已经触手可及。自然语言处理和视觉处理的边界已经被打破,多模态AI系统正在逐步建立。
“数据的来源或者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都可以称为一种模态。例如图像、视频、声音、文字、红外、深度等都是不同模态的数据。单模态AI系统只能处理单个模态的数...
近日,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微纳米课题组在微型机器人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研发的气泡微型机器人实现了对多个微结构的一体化装配及驱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化学学会《应用材料与界面》,并于日前入选美国化学学会亮点成果。
机器人被广泛用于汽车制造、飞机喷漆等工业自动化领域,但用于生物医学的微结构部件装配尚未实现自动化。随着制造业的微型化,目前加工的微结构只有几十微米或几百微米长,如何对这么小的结构进行装配是一大挑战。...
近日,《NPJ—计算材料》杂志上刊发了一项研究论文。该论文由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一个实验小组撰写,记录了他们开发的一种机器学习算法。这种算法能够以比正常速度快近4万倍的速度为材料科学家进行模拟计算,相当于人们可以在播种三分钟后吃下一个新鲜的西红柿,或者在半秒钟内从纽约飞到洛杉矶。
近几年,人工智能助力材料学发展的研究比比皆是。
1月8日,牛津大学教授VolkerL.Deringer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数据集的原子尺度...
记者1月26日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部获悉,该部群智感知创新中心的四足机器人智能感知系统研究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可实现基于视觉方案的自主定位与地图构建功能,能在1分钟内对1000平方米区域进行地图构建,具有较高的智能化与实用化水准。据悉,这套系统如同机器人的眼睛和大脑,将搭载于某型国产四足机器人。该机器人目前已具备人员跟随、自动避障与环境建模功能。该系统研制团队负责人郭睿介绍,爬楼梯、跨越障碍物这类行为是传统轮式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