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6G技术研发推进工作组和总体专家组指导,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紫金山实验室主办的2023全球6G技术大会,将于3月22日—24日在南京召开,大会主题为“6G融通世界,携手共创未来”。届时,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NDSC主任邬江兴,中国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兼首席科学家刘韵洁,国际电信联盟(ITU)电信标准局局长Seizo Onoe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将分享精彩观点。目前大会官网www.g6gconference.com参会...
近日,由全球IPv6论坛(IPv6 Forum)与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CFIEC)共同主办的全球IPv6发展与标准演进研讨会暨《2022全球IPv6支持度白皮书》发布仪式召开。会上,众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从“全球IPv6发展”和“IPv6标准演进”两个重要维度,共商IPv6发展活力和机遇,建立完善的IPv6及衍生和融合技术标准,加速全球IPv6规模部署。IPv6向IPv6+发展,开发IPv6地址空间能力并与新一代IT的全面融合, IPv6正在发挥乘数效应。
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专家委主任,无线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IEEE Fellow陈山枝受邀作了题为《6G两大标志及其核心技术引擎》的报告,深入分析了实现6G愿景的关键推动者——6G的两大标志,以及6G核心技术引擎及其研究方向。6G六大核心技术引擎五:无线智能和自智网络,应对6G智能化与复杂运维挑战6G将从集中式的云化智能向分布式的网络智能转变(AI原子能力),处理从核心向边缘转变,提升用户体验。6G六大核心技...
上海已把6G纳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前沿技术方向,将积极服务全球6G发展。据介绍,上海将坚持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一是将强化科技战略规划研究,制定上海6G纲领性发展规划,明确总体目标,优化任务布局,引导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大会由中国IMT-2030(6G)推进组和中国通信学会联合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承办,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协办。“面向6G的关键技术...
此次的倡议明确了IPv6部署的重要性,从加大IPv6技术融合创新力度、加速纯IPv6实践应用、加强IPv6产业生态建设等方面向全球发出倡议。随着倡议的发布,中国建成的全球最大规模纯IPv6主干网CERNET2,中国电信等单位建设的基于纯IPv6技术的5GSA组网,下一代互联网工程中心牵头建设的IPv6根服务器项目,阿里巴巴、腾讯、谷歌、亚马逊等企业的互联网产品全面开启IPv6支持。”下一代互联网工程中心副主任张旭东表示,在倡议的推动下,业内将从技术研究、融...
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9日在浙江乌镇开幕。从“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展示的最新产品应用,到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的发布,再到多场论坛的热烈讨论,6G、人机交互、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等成为与会嘉宾口中的高频词。随着5G的商用,6G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受到全球业界关注,也成为本届大会与会嘉宾交流探讨的焦点之一。
在近日举行的2022全球移动宽带论坛“5.5G与2030智能世界”媒体圆桌上,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首席技术官Alex Sinclair表示,根据3GPP标准节奏,预计5.5G将于2024年进入商用阶段。他强调,近几代的移动通信网络一般代际生命周期为10年,且在第5年左右会出现一个分水岭,2.5G、3.5G及4.5G性能显著增强、网络管理效率显著提升、能源消耗显著下降,5.5G也会起到相同的作用。
不止智慧港口、智慧工厂,还有自动驾驶、远程医疗、数字农场……商用三年多来, 5G典型应用场景融入国民经济97个大类中的40个, 5G应用创新案例超过2万个,在多领域实现了规模化应用。在垂直行业领域,到2023年,大型工业企业的5G应用渗透率超过35%,电力、采矿等领域5G应用实现规模化复制推广, 5G+车联网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促进农业水利等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与数字经济相融共进未来网络值得期待5G发展方兴未艾,对于6G等未来网络的前瞻性...
卫星通信与地面移动通信融合构建全球无缝覆盖的星地融合网络,这一趋势作为未来6G网络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得到业界广泛认可,成为当前学术界和产业界研究的热点。差异因素包括信道传播特性不同、卫星高速移动对同步性能影响、卫星高速移动对调制解调方案性能影响、传播距离和时延对于信号波形和传输方案影响、卫星高速移动带来移动性管理问题、卫星高速移动对寻呼方案影响、网络架构影响等。承担了多项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联合业界积极开展6G愿景与需...
铌酸锂材料因其优异的电光、声光等特性,被视为下一代光通信网络、微波光子系统和量子信息处理的光子器件的核心材料。14日晚,南京大学教授张勇、肖敏、祝世宁领衔的科研团队刊发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的一篇文章显示,其发明的新型“非互易飞秒激光极化铁电畴”技术,通过控制飞秒脉冲激光射入铌酸锂晶体的方向,在晶体内部形成有效电场,完成三维结构的直写和擦除。“这项技术有望用于光电调制器、声学滤波器等关键光电器件制备,在5G/6G通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