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头条
1 中关村示范区分园三年提升行动工作动员部署会召开
10月26日,中关村示范区分园三年提升行动工作动员部署会在中关村朝阳园召开,北京市副市长于英杰出席并讲话。市政府副秘书长韩耕主持会议。会上,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主任张继红通报2023年度中关村示范区分园创新发展综合评价结果排名情况,重点部署分园三年提升行动任务目标。海淀园、亦庄园、东城园、昌平园、房山园、延庆园、密云园围绕落实分园三年提升行动进行交流发言。
会议强调,一是要深刻认识中关村分园三年提升行动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抓手、推动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围绕三年行动方案绘就的路线图、时间表,全面落实各项任务目标。
二是要坚持产业定位是源头、体制机制是关键、考核评价是抓手、服务生态是基础,准确把握分园提升发展方向,完成好三年提升行动各项任务。
三是各区要扛起提升发展的主体责任,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严格落实季度评估、半年调度、年度考核的工作机制,市区合力推动重点任务、重点项目、重点指标“三张清单”落地见效。
四是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发展理念,认真汲取“4.18”重大火灾事故教训,切实抓好各园区安全生产工作,守住发展底线。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各区政府及分园管委会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2 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总理阿比参访中关村海淀园
10月17日,在外交部和市外办的指导下,北京市海淀区接待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总理阿比一行走进中关村东升国际科学园。
代表团一行深入了解了中心在对接全球医疗创新技术与资源,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帮助医疗器械、诊断和服务等创新技术有效落地的措施做法;实地查看了园区为入驻企业提供的相关配套服务设施,沉浸式体验了“深度孵化+精准投资+创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创新生态和文化氛围。
在国际氢能中心展厅,介绍了氢能从制取、存储、运输到应用的全产业链条及氢能项目开展情况以及英国、日本、丹麦、挪威、荷兰等国家氢能产业现状,获得阿比总理的高度赞赏。他表示,埃塞阿比亚在氢能方面潜力巨大,此次访问对推动本国氢能产业加速提升很有启发。
代表团一行还参观了园区企业云道智造和元一畅想,通过讲解员的生动介绍和精彩演示,阿比总理对企业在仿真软件自主化和仿真技术大众化及VR场景体验和数字人互动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及应用场景印象深刻,感受到了中关村科技企业飞速发展的蓬勃生命力。
海淀区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将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首都高质量发展,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友好交流,持续释放海淀创新发展动能,为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迎接共建“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做出海淀贡献。
3 马拉维共和国交通部部长及驻华大使一行访问中关村丰台园企业
10月19日,中关村丰台园园区企业中国通号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志亮在中国通号大厦会见了来访的马拉维共和国交通与公共工程部部长Jacob Hlangabeza HARA及驻华大使Allan Joseph Chintedza一行,双方就马拉维目前基础设施建设状况进行了深入友好交流。中国通号党委常委、总会计师李连清参加座谈。
周志亮对马拉维访问团一行来访表示欢迎,他表示,中国通号完全有能力根据马拉维目前发展状况,提供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解决方案,而马拉维又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希望双方能够携手合作,共同助力提高马拉维经济发展水平。
马拉维交通部部长Jacob Hlangabeza HARA先生对中国通号的热情接待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在此次会面之前就已经对中国通号的能力以及成就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这次会见,他更加强烈感受到中国通号在铁路等方面基础建设的专业性,他非常欢迎中国通号能够将丰富的铁路建设经验引进到马拉维共和国,提高马拉维的经济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的出行条件。
会前,马拉维共和国驻华大使一行观看了中国通号、中国高铁C3列控系统、CBTC系统宣传片,参观了演示沙盘、CTCS-3实验室、高铁信号系统动态实验室。马拉维共和国驻华大使Allan Chintedza先生还亲自体验了模拟驾驶高铁,对中国高铁列控技术表示肯定和赞赏。
4 市政协科技委前往中关村通州园调研座谈
10月25日,市政协科技委员会主任许强带队到中关村通州园调研座谈。
许强一行实地考察了北京通美晶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入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和科技创新成果。许强对企业近年来在半导体材料领域取得的显著成绩表示祝贺,鼓励其继续深耕优势,带动半导体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张家湾设计小镇元宇宙应用创新中心,许强一行听取了张家湾设计小镇产业规划情况,详细了解入驻小镇的城市科技企业在元宇宙、区块链、AI大数据模型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感受了AR、VR等元宇宙前沿技术应用成果带来的“临场感”魅力。
座谈会上,来自副中心优秀科创企业的区政协委员们分别介绍了企业经营发展情况。针对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议题,委员们结合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实践经验,围绕共享平台资源、夯实政策优势、加大财政支持、引进高端人才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区政协委员、中关村通州园党工委副书记朱蕾介绍了中关村通州园围绕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两大支柱产业发展布局情况以及在推动体制机制改革、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强化区域协同联动、创造良好科技创新环境方面作出的努力。对于园区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瓶颈,她表示,希望市政协科技委能汇聚更多“高精尖”创新要素资源到副中心,助力副中心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
区科委主任郭澜涛介绍了副中心科技企业总体发展态势及区科委重点工作情况。他表示,近年来副中心科技创新产业增速较快、趋势较好,但同时面临产业基础薄弱的制约。希望市政协科技委在科创平台和基金等关键方面给予支持,赋能副中心科技创新产业高质量发展。
区政协副主席甄宇表示,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副中心发展的关键环节。为了更好地发挥副中心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桥头堡作用,希望能在科研机构、高校院所、高端人才等科创资源方面获得进一步倾斜,以辐射带动周边科技发展。
许强充分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肯定了副中心在推进技术创新、转型升级、产业集群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效。他表示,副中心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科技创新发展方向愈发清晰,在未来十年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举足轻重。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要抢抓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以数字经济和先进制造两大产业为抓手,进一步提高整体创新实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市区两级政协要进一步增强联系和互动,聚焦建设国际科技中心等重要议题,不断谋新招、出实招,助推科技创新产业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
市政协科技委副主任刘文钧、办公室主任王新尚、区政协纪万成等同志参加会议。
园区动态
5 中关村高品质科技园区观摩调研系列活动走进东升科技园
为进一步加强中关村分园、特色园之间的创新交流合作,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开展“中关村高品质科技园区观摩调研”系列活动,组织分园管委会、平台公司、园区建设运营单位到代表性园区开展实地调研,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促进业务交流协作。
10月24日,观摩调研团走进东升科技园。东升科技园是北京市第一个由乡镇自主建设的科技园区,“东升模式”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园区占地面积29.32公顷,规划面积104.19万平方米,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共有入驻企业180家,2022年园区实现总产值350亿元。
中关村各分园的管理机构、园区建设运营单位的200余人参加了观摩调研。调研团参观了东升科技园一期的i站服务中心、孵化器、园区商业广场等配套设施。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东升科技园负责人以“以人为本的价值型园区”为主题,介绍了东升科技园发展历程、园区数字化建设实践及降低企业创新成本、降低人才生活成本,实现企业高价值成长的“两低一高”服务生态搭建情况,并就园区运营服务、商业配套等话题进行了研讨交流。
观摩调研结束后,大家一致认为,东升科技园为科创人才打造专属生活圈、通过产业基金发挥0-1过程中耐心资本作用、通过数字化服务实现专业化运营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值得借鉴。大家表示,要学习东升科技园等高品质园区的经验做法,在提升园区运营管理服务水平上下功夫,打造专业特色鲜明、配套服务完善、创新生态优良的新型园区,更好适应园区入驻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生产、生活需求,促进高精尖产业集群发展,更好支撑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
6 神舟“再探”苍穹背后的中关村亦庄园力量
10月26日11时14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火箭升空,在天际留下一道壮丽轨迹,背后凝聚着众多科研人的智慧与努力,其中便包含来自北京亦庄企业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火箭公司”)、北京航天万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力量。
在宇航员的座椅下,安装着用于记录神舟飞船整个任务过程中重要数据的主要设备——应急数据记录器,其扮演着“黑匣子”的角色。“记载飞船飞行过程的数据,对航天人来说比钻石还要珍贵,想尽办法也要把它保护好。”航天火箭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从1999年神舟一号起,每艘神舟系列飞船都装备了由航天火箭公司研制的“黑匣子”。经过多次技术改进,此次神舟十七号装备的“黑匣子”在轨遥测数据下传功能更完善,可以让地面测控人员及时了解飞船在轨运行状况,为航天员提供安全可靠的服务。
飞船发射过程中,地面控制中心人员需与航天员保持实时沟通,同时也需对航天员的生理健康数据、飞船运行姿态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神舟十七号飞船上,用于完成这些复杂任务的数传复接器是由航天火箭公司研发提供。据介绍,公司研制团队为数据的测试和判读引入“智”变,通过全新的判读软件,实现快速识别数据的连续性、准确性,并还原话音数据,让设计人员能够更加便捷、全面地验证数据复接功能。100%国产化设计、RAM缓存的数据队列处理方式也高质量地保障了天地通话数字话音通信。
飞船的推进分系统配备有航天火箭公司研发的4个内置式相对位移传感器,虽然只有63g,但需要全程负责推进剂剩余量的监测。推进分系统需根据监测所得数据,通过合理利用四个象限的推进剂,来控制飞船在轨飞行、交会对接中的飞行姿态,从而保证飞船预定的在轨周期。
“我们研制的全数字化遥测传输系统可以在火箭飞行过程中进行实时状态监控、性能评定和事后数据分析,在发现火箭薄弱环节、改进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航天火箭相关负责人所说的全数字化遥测传输系统用于获取飞行过程中火箭各系统的工作状态参数、环境数据以及关键部位的实时图像。此外,其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接收机作为控制系统的“方向盘”和监测系统的“千里眼”,可确保全天候不间断接收北斗卫星信号,实现连续定位从而实时完成飞行轨迹测量,精准指引火箭高精度入轨。
在火箭发射过程中的诸多环节,航天火箭公司都留下了企业印记。研制的运载火箭北斗/GNSS地面测控通信设备布控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于配合完成火箭进场以后的多次总检查、执行长二F火箭遥测信号接收任务等;为长二F火箭单发配套了一百余种、六百余台传感器,作为火箭的“感官”和“神经”,遍布整箭的各个关键部位,清晰准确地监视和记录着火箭上各系统和部位的各种参数状态;为长二F运载火箭配套研制的遥测、外安、附加系统电缆网发挥着信息传输“中枢神经”的作用,是承载各类遥测参数并进行信号传输的有效载体。
此外,在此次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中,北京亦庄企业北京航天万源科技有限公司配套的地面电源设备作为能源保障设备,坚守在一线阵地,为型号任务的圆满成功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批产品,针对型号特点,攻坚克难,实现了技术突破、产品升级。
亦庄力量如点点星光,汇聚成炬,助力神舟十七号探索浩瀚宇宙,逐梦星辰大海。
7 华北首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开放创新平台”落户门头沟
大会现场,门头沟区政府与多家企业就共建落户进行了签约。(门头沟区委宣传部供图)
10月26日,京西智谷“大算力+大模型”生态共建点亮仪式在北京举行。门头沟区政府现场与共建企业进行落地签约,并为北京市人工智能算法交易服务中心首批13家认证企业授牌。大会当天,京西智谷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开放创新平台”也正式揭牌成立。
建设算力中心服务中小企业
据悉,京西智谷大模型生态建设是由门头沟区“京西智谷”发起,目的在于整合北京乃至全国优质的大模型厂商,依托京西智谷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强大算力,进行大模型孵化培养,并进一步推动商业化落地使用,推动大模型生态由技术到商业成果的转化。
此次门头沟区政府、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与30余家大模型厂商共同点亮“京西智谷”大模型生态建设,标志着共建大模型生态圈正式启动,据介绍,门头沟区将聚焦大模型生态链的打造,进一步加速推动北京大模型产业生态建设。
大会现场,门头沟区政府与多家企业就共建落户进行了签约。据介绍,通过打造大模型公共服务平台,门头沟区将扶持培育人工智能企业基于智谱大模型系列产品发展和创新,助力大模型快速深入赋能千行百业。同时,门头沟区正在联手企业推进300P算力中心建设,积极破解产业发展中公共算力紧张的问题,以自主创新平台为依托,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服务。
门头沟区副区长颉换成表示,门头沟区大力实施“科技强区”发展战略,发挥在人工智能产业已布局的算力、算法、数据及场景等先发优势,打造京西智谷“大算力+大模型”生态共建,依照“一廊四极”首都地区算力供给体系的规划,聚力打造“京西一极”,持续建设大规模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特别是国产自主创新算力,并基于此共建京西智谷大模型生态,推进人工智能与行业深度融合,助力巩固北京市全国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地位。
此外,会上还为北京市人工智能算法交易服务中心首批13家认证企业授牌。授牌后,认证企业可在人工智能算法交易服务中心享受算法交易平台带来的便捷服务,降低企业的开发门槛和成本,从而加快推动算法模型的发展和应用,促进技术创新和共享。这标志着大模型服务开始走向大众、走向市场,算法交易在北京真正开始走深向实。
记者了解到,门头沟区近期还将发布《门头沟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年-2026年)》。这将为京西AI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助力大模型形成商业落地,促进人工智能走深向实,推动京西智谷建设成为北京乃至全国人工智能的高品质科技园区。
将建设3000匹算力平台
活动当天,京西智谷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开放创新平台”也正式揭牌成立。作为华北地区首个获批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平台的成立标志着京西智谷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纳入国家人工智能算力发展战略,未来该平台可为企业提供算力支撑,并协助L0大模型训练和调优。
作为北京首个面向人工智能企业提供普惠算力的人工智能训练算力平台,京西智谷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于今年2月正式上线,据介绍,中心首批提供算力规模100P,今年年底算力规模将达到400P,远期持续扩容到3000P。
目前,计算中心已合作超过200家企业,孵化250多个方案,已适配并提供多个开源大模型,同时还适配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多领域的业界主流开源模型,已有5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在此孵化基础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和应用模型,覆盖数字视听、智能医疗、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能金融等多个行业。
中关村门头沟园负责人表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的建设,是京西智谷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发挥国家级平台作用,服务北京科技战略,赋能区域产业发展的举措,未来京西智谷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将持续加强国产化软硬件算力集群建设,为科技创新和产业智能化转型提供普惠算力,更好地服务人工智能创新与社会经济发展。
8 在中关村朝阳园指导下,电子城成功举办“未来科技与创新服务”主题论坛
10月25日,由中关村科技园区朝阳园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朝阳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电子城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指导,北京电子城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北京电子城数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世邦魏理仕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共同协办的2023年中关村电子城·(北京)国际电子总部“未来科技与创新服务”主题论坛隆重举行。
此次论坛以“未来科技与创新服务”为主题,科技领域专家、学者、企业家、投资机构等代表代表共聚一堂,对行业最新动态进行了详细解读与分析,共话科技服务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发出行业最前沿的声音。
中关村朝阳园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熙,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街道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王亮,电子城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苗传斌,电子城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玉伟等相关领导和众多企业代表出席本次论坛。
作为北京市重点产业化促进项目、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关村电子城·(北京)国际电子总部一直以来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北京市规划部署,致力于推动科技服务与创新发展。迄今为止,电子城北京国际电子总部已服务了奇虎360总部、中国电信、雀巢研发总部、中国重燃、艾睿电子、世纪互联蓝云等包括世界500强、高新技术企业、行业龙头企业,总部集群效应显著。在入园企业增值服务方面,园区积极开展政策咨询、业务对接、产业研究、交流合作;探索提供投资并购、资本运作、模式创新等服务输出,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务,积极为生态圈内的企业构建多维度的交流桥梁。
在本次论坛上,电子城发布了自主研发的“SHARELINK数智园区平台”。通过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搭建一站式园区数智科技服务管理平台,电子城能够整合科技创新全要素、贯穿企业发展全周期、覆盖产业升级全链条的科技服务生态,实现科技服务赋能企业发展,打造有温度的智慧园区。
与此同时,电子城还与BIC EURONOVA中国强强联合,成立了BEZ-BIC中欧联合创新中心。该中心致力于整合发起方资源打造北京乃至全国与欧盟成员国之间重要的科技经贸合作平台及创新投资促进平台,发布国际创新资源、协助合作伙伴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助力科创产业“走出去、引进来”,放大和延伸全球影响力,让更多企业从中受益。
360数字安全战略创新研究院、北京电信天翼云、北京电控合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广电计量检测(北京)有限公司、文炳唯数科技等受邀代表结合所在行业实际情况,围绕主题分别从不同角度为与会者进行了解读和用科技创新为产业升级、创新、转型的经验分享,让与会者受益匪浅。此外,电子城还为众多企业设立了展示区位,促进了行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助力企业与企业之间形成合作,实现多方共赢。
未来,中关村朝阳园将持续提升特色化、专业化、国际化科技服务水平,促进园区创新力量的集聚发展,为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贡献力量。
9“前店后厂”,中关村房山园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体系
京东方生命科技产业基地部分工程已完工
带柔顺臂的机器人穿针引线、无人驾驶汽车在路上安全行驶、灭火无人直升机进行扑火训练……在中关村房山园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这样科幻感满满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是专注于高端制造领域的中关村特色产业园。近年来,围绕新能源、高端制造、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和重点领域,基地吸引了一批头部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入驻,目前已成为房山区高精尖产业发展最具活力的前沿创新策源地和创新发展主战场。
三年前,北京正式启动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北京新的发力点。作为“两区”建设的重要载体,“两区”重点园区(组团)也是成果展现的重要窗口。
提供“管家式”全周期服务
京东方生命科技产业基地项目是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北京市“3个100”重点工程项目之一。
“在推进落地过程中,房山区深入落实‘两区’建设任务,提供了管家式全周期服务,精准解决了我们项目推进的难点和痛点。”京东方科技集团智慧医工事业群生命科技产业BU总经理辛艺回忆,自项目决定落户起,就得到了北京市和房山区的高度重视。
“我们希望依托本项目,重点围绕医工交叉领域,打造一个全球顶尖资源的医工融合创新基地。”辛艺介绍,未来,京东方生命科技产业基地将以医工融合为特色,聚焦生命科技与智慧健康,整合全球顶尖资源,研发创新平台、医工转化平台、教育培训平台、云算力平台。聚焦项目核心创新方向,打通从需求提出到创新研发、成果转化、直到最终产业化的端到端的创新转化体系,为京东方智慧医工及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的产业发展支持,构建全球一流的“医教研产用”健康创新生态。
据了解,作为房山区“两区”建设的重点园区,近年来,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不断提升园区服务水平,构建了具有房山特色的“全周期、一站式、管家式”集成服务体系。同时,加强与资源平台合作,围绕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孵化、产业生态营造等完善产业服务,赋能优势产业加快发展——
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房山区高精尖产业投资基金助力企业发展,首期规模2亿元;利用人才微中心组织宣讲活动,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指导, 为企业人才提供生活保障;提供定制化班车服务,累计解决50余家企业4000余名职工通勤问题;推广就医创新人才服务举措,解决企业人才子女就医服务及企业职工“职住分离”难题。
目前,园区有商业配套6000平方米,引进了喜马拉雅书店、健身房等生活性服务商业,以及4万平方米720间科学家公寓,并建设了占地约3000平方米的健身公园。
高端产业集群加速聚拢
作为推动房山区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全力打造新型储能与氢能、先进基础与关键战略材料、智慧医工服务、智能制造与网联汽车四大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培育以新型储能为特色的产业集群。
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入驻为该产业集群提供了有力支撑,企业与房山区在基地共同打造了一系列新型储能项目。
“之所以选择入驻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主要有几点考量。”海博思创生产调度中心副总经理张猛解释,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位于首都西南交通枢纽,交通主动脉四通八达,区位优势明显,交通物流便利。
同时,基地产业规划明晰,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与企业十分吻合。作为行业领先的储能企业,海博思创可以与园区内多家新能源企业形成规模优势,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带动新能源产业链全面发展,打造出区域新能源高精尖产业集群新名片。
目前,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正与央企、高校等合作共建新型储能与能源安全研究院,加快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高、具有行业竞争力的新型储能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努力创建北京房山新型储能产业园,建成国内领先的储能高端装备研发制造中心、储能技术创新中心、储能技术产品检测认证中心。
预计到2025年,房山区新型储能产业规模力争超过800亿元,力争培育并孵化生态引领型企业超过10家,新能源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100家,将房山打造成京津冀新能源产业供应枢纽。
“前店后厂”解成果转化痛点
“我们选择入驻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里‘前店后厂’的发展模式非常成熟。”张猛介绍,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对于科研场地的要求较高。借助“两区”制度创新,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推出的“研究院研发办公——标准厂房就地产业化”模式,可以同时满足海博思创的研发创新和生产需求,构建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产业生态体系。
据介绍,海博思创房山智能制造基地建成后,其实验测试中心设立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房山园,实验测试中心具备CMA、CNAS和TüV莱茵CTF2级目击实验室资质认证,可以满足让研发人员在此居住、做研究,科研成果能够高效地应用到工厂中,实现产业化。
未来三年,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前店后厂”的产业发展空间总面积将达50万平米。该模式作为“两区”创新实践,聚焦科研创新成果研发和产业化,推动了首都核心区一大批创新成果在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示范应用和产业化落地。
此外,基地持续优化园区产业配套,推进5G自动驾驶测试平台、无人机飞行测试平台等建设,不断完善园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加强区域空间规划与统筹,强化空间保障,并依托“前店后厂”发展模式,通过多元化合作,加快推进新建载体建设,盘活低效闲置标准化厂房和土地资源,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承载保障能力。
“两区”建设,只争朝夕。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未来将持续发力,更好地服务企业及人才,助力园区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10“北京电竞创新发展大会”于石景山首钢园举办,北京在电竞行业优势地位进一步提升
10月24日,由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中心主办,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支持的“北京电竞创新发展大会”在首钢园举办,近500人云集一堂,围绕"数字北京·电竞未来"主题,对如何推动电竞产业可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此次大会采取“1+4”形式举办,在“数字北京·电竞未来”主论坛之外,还设置了“相携致远·电竞商业消费与投资的趋势和价值”“标准引领·构建标准体系促进电竞产业健康发展”“‘竞’‘育’未来·电竞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竞’放活力·电竞产业赋能城市发展”四场平行分论坛,围绕重点发布、项目签约、赛事颁奖及主旨演讲等环节,对推动电竞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部署,加快推动数字文化战略实施,按照《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关于推动北京市电子竞技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工作要求,北京电竞产业正在逐步规范化、体育化、大众化。同时,刚刚落幕的杭州亚运会为中国电竞全球化提供了最佳契机,通过厂商加速全球化布局、搭建全球赛事体系、与国际电竞组织接治合作、赛事组织机制创新等系列方式,中国电竞出海路径正在逐步清晰。
本届大会上,发布了由北京市电子竞技产业发展协会、企鹅有调、《电子竞技》杂志共同编写的《2023北京电竞发展趋势洞察报告》。报告指出,截至10月10日,2023年电子竞技全网讨论量比2022年增长3.8倍,高达8933.2万条,头部职业赛事等线下大型活动复苏,推动全网关注度大幅攀升。面对杭州亚运会上四金一铜的好成绩,有大约7成受访者表示电竞对城市发展有多重价值,并对“电竞连接城市青年爱好者”“赋予城市新的文化内涵”“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产业融合”等给予高度认可。
为推动北京电竞产业持续高速发展,打造城市电竞标杆项目,此次大会还举办了三场特别的签约仪式。
石景山区携手腾讯公司进行“TGA腾讯电竞运动会赛事落地石景山区”项目签约,这一观赛总人次高达2.5亿的国内最大规模的综合性电竞赛事,将助力石景山区构建“四位一体”的电竞产业生态体系,进一步提升石景山区在“电竞圈”的品牌影响力,打造形成以综合性电子竞技赛事品牌为核心的石景山新名片,助力石景山区产业转型及经济发展。
在“北京市电竞人才培养基地项目签约”中,北京市电子竞技产业发展协会与首都体育学院管理与传播学院决定,在电竞专业教学、电竞实训基地建设、电竞实训项目对接、电竞职业资质认证、电竞人才就业等方面展开合作,进一步提升首都电竞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满足首都电竞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在老字号数字化创新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上,卓樾网络与北京老字号协会共同携手,将优秀电竞资源和策划执行能力与北京深厚的传统文化和技艺积淀优势相结合,在电竞赛事、跨界联名、展览展示以及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合作,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化创新。
三个协议的签署,在产业价值、人才培养、文化传播等方面全面发力,将进一步提升北京市在电竞行业的优势地位,吸引国内外优秀电竞企业和人才来京发展,为北京市电竞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会上,大运河沿线城市共同发起倡议,成立大运河电子竞技联盟,号召大运河沿线城市共同以电竞产业发展为连接纽带,连点成线,扩展成面,加强资源互享互通,推动区域性电竞产业协同发展。
大运河城市电竞联盟将依托大运河沿线重点城市,以电竞为流量入口,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己任,组织开展电竞赋能运河城市系列活动,进一步深化大运河沿线城市文脉共通、资源共享、产业联动,通过多城联动、产学研讨、赛事互动及消费引领等方式,不断完善大运河沿线城市电竞产业生态。增进运河流域文化的交流互鉴,体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中国智慧。
11 蓄势未来!中关村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AI大模型创新应用论坛召开
10月24日,中关村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AI大模型创新应用论坛在中关村壹号召开,腾讯、普强、四维图新、赛目科技、大众问问、小冰、恺望数据、易控智驾八家企业代表围绕“智能网联汽车AI大模型创新应用”展开智慧碰撞,共同探讨大模型为汽车产业数字化和产品智能化升级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企业嘉宾在讲解员引导下参观中关村科学城规划馆,通过图文展示、数字沙盘,全息投影等沉浸式交互,进一步了解中关村科学城发展脉络,领略海淀区践行新发展理念取得的丰硕成果。
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四级调研员王震宇在论坛致辞中表示,海淀区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和人工智能领域均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优势,为进一步集聚产业资源、促进创新协同、推动产业发展,海淀区将全力打造“中关村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持续完善海淀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未来,中关村科学城将不断完善产业发展的“雨林生态”,从更多层面、更多维度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支持AI模型创新应用。会上,各位嘉宾热议如何抓住自动驾驶大模型“上车”的窗口期,迎接智能网联汽车的下半场。
聚集行业精英,共瞻未来趋势。此次论坛通过线下活动、线上直播引发广泛关注,网络观看量破万。展望未来,中关村科学城将一如既往关心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携手企业解决产业发展的共性问题,抓住大模型“上车”新机遇,积极推动跨行业互动,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新生态。(编写 李潇潇 版面设计 李琦萱)
关于“中关村示范区-园区动态”
《一周园区要闻盘点》系统梳理本周内中关村示范区重大政策和园区动态,帮助创新创业主体及时掌握最新政策信息、了解园区重要动态。
本栏目由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网络服务平台(www.ncsti.gov.cn)整理。平台展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要成效,集中呈现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造“中关村示范区”主阵地,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和促进国际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新进展、新模式与新经验,及时追踪报道科创中心建设的重大科技成果、科技人才、创新企业,广泛弘扬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文化,形成首都科技创新的展示主平台。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