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我国北纬47度的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拥有万年珍稀黑土地。这里流淌着无污染的嫩江水,土地自然休眠,天然沉淀更多营养,孕育出北纬47°高品质健康食品。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播种生长在这片黑土地上的北纬47°鲜食玉米,拉开了当地春耕生产帷幕。各种新型智慧科技亮相田间地头,助力春耕生产跑出“加速度”。
春不误,秋不负,万亩春耕正当时,也将为粮食丰产丰收奠定基础。北纬47°的黑土地上,正勾画着一幅生机勃勃的现代农业春耕图。
藏粮于地 高标准农田助春耕“开好局”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立足于“藏粮于地”战略,保障粮食市场供应才能确保粮食安全。
“一两土,二两油”,每一厘米黑土的形成需要400年,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作为国内高端健康食品品牌,北纬47°农产品种植区地处东北黑土地的核心产区,黑土层厚达1米,土壤有机质高达7%,为全国均值的2倍;农作物一年仅产一季,冬夏温差超70℃,天然杀灭土壤中的虫害和病菌;年均日照逾2600小时,充足的日照可以帮助农作物积累更多的养分;加上无污染的嫩江水和全年优级的空气等优势条件,都为北纬47°鲜食玉米创造了理想的生长环境,其产品品质也更为卓越。
兼顾黑土地开发与保护,北纬47°在鲜食玉米种植过程中,不仅通过科学施肥、秸秆还田等农机、农艺结合措施,进行保护性耕作,同时建设规模化有机肥与生物天然气循环利用项目,以畜牧粪污和玉米秸杆等为原料制取生物质天然气和有机肥。其中,有机肥还田,有效提升黑土地地力,实现生态循环农业创新模式。
藏粮于技 构建农业生产新格局
北纬47°一株株玉米种植细节的背后,是农业大数据的驱动,是卫星遥感和气象数据的支撑,是农用无人机的航拍,是时时可见的土壤数据变化……
科技的力量正在北纬47°春耕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作为现代农业的先锋践行者,北纬47°以黑土地为创新试验场,探索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的有机农业样板,引领产业迭代升级,通过建设有机农业大数据中心、种植监测、生产安全预警、遥感监测、灾害监测预警等一体化数字平台系统,以数据驱动标准化的生产、管理模式,在行业中树立起智慧农业新标杆。
未来,北纬47°计划用3-5年时间建设以农业大数据决策指挥中心为核心,以全过程全要素数据采集分析为基础,以“天空地”信息采集体系、标准化种植管理体系、种植全流程溯源体系等为支撑的有机数字农业,在复制推广种植技术的同时,赋能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在数智化力量的支持下,鲜食玉米产业已经进入更加智能、更加高效的生产模式。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提升农业现代化的竞争力,北纬47°正以品质高、效率优,躬身探索全产业链的智慧农业模式,布局全农业产业有机生态闭环。
科技兴农 趟出高质量发展“粮道”
当数字化深入田间地头,打开了农业生产无限想象空间,北纬47°不仅实现管理高效化、生产精准化,还助推了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传统农业是单纯的生产,而现代农业则要实现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全流程管理,实现从农作物到产品、商品的进化。为此,北纬47°用前沿的科技手段来系统规划和管理当地农业,打造了从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全链条的“北纬47°模式”。
与此同时,北纬47°发挥先锋企业引领作用,将“有机产业集群”理念引入农业生产,通过产业集群赋能上下游伙伴协同发展,推动全产业链上下游种植、养殖、运输和包装产业发展,打造“共富产业链”格局。从良种培育到种植、采购、加工、销售,一条贯穿整个鲜食玉米全产业链发展的路径清晰可见,产业效益愈发明显。
如果说,肥沃的黑土地、优异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是北纬47°拥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用科技手段提升全产业链效率,则是在打造后天优势,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鲜食玉米产业升级。
科技赋能,大国粮安。从机械化到智能化,从产品到平台,北纬47°布局数字化,通过科技的力量赋能传统农业转型,正持续绘就自身农业发展新格局。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