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怀柔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创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制定的背景依据是什么?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根据《怀柔区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怀政发〔2024〕16号)结合实际,制定本措施。
二、《怀柔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创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任务目标是什么?
《若干措施》围绕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依托怀柔科学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推动怀柔区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加快构建与基础研究相适应、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怀柔区创新高质量发展。
三、《怀柔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创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若干措施》主要支持5类项目。
一是科技研发类项目。支持“揭榜挂帅”科技攻关,聚焦高端科学仪器和传感器、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领域,采取“揭榜挂帅”方式,支持开展科技创新研究项目。
二是科技成果转化类项目。支持自主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鼓励科研团队成立硬科技初创型实体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技术经理人发展,支持优秀技术经理人开展技术对接工作。
三是服务平台建设类项目。打造专业化孵化服务平台体系,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级、市级、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支持企事业单位建设概念验证平台、共性技术平台、工程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运行,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运行概念验证平台、共性技术平台、工程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专业创新孵化服务平台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并开展共性技术研发、应用研发、概念验证等各类成果转化服务。
四是科技企业成长类项目。支持科技服务业企业升规发展;支持科技服务业企业稳定健康发展;支持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技创新与研究和试验发展活动;促进技术市场发展,支持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或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开展技术交易;大力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支持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支持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应用;支持重点领域应用场景开放。
五是科技发展类项目。支持科普基地发展,鼓励企业或高校院所积极申报北京市科普基地,支持被命名为北京市科普基地、怀柔区科普示范(教育)基地的机构举办科普研学活动;支持高水平国际期刊建设,推动各类创新主体发挥区域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优势,提升国际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支持创办新刊和重点期刊成长。
四、《怀柔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创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一)深入了解政策内容:在申请《怀柔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创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任何政策或资金之前,应详细阅读并理解政策的全部内容,特别是关于申报条件、支持方式、资金监管和使用要求等方面的规定。确保对政策有全面的了解,避免误解或遗漏重要信息。
(二)合法合规性:所有申请企业和项目必须确保符合国家和北京市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符合怀柔区的产业定位要求。不得违反相关规定,否则将无法享受政策支持。
(三)真实性和完整性:申报材料必须真实、完整,不得虚报、夸大或遗漏相关信息。企业应提供准确、可信的财务数据、业务数据和其他必要信息,以便政府进行核实和评估。
(四)资金监管和使用:获得政策支持的企业必须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并接受政府的监管和审计。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五)持续关注和更新:政府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和政策需要,对《怀柔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创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进行修订和更新。企业应持续关注政府发布的最新通知和政策文件,以便了解政策变化和更新要求。
五、《怀柔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创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关键词诠释是什么?
硬科技初创型实体企业:指新注册的成立时间不超过3年或新引入的迁入时间不超过3年,且符合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等怀柔区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的企业。
“1123”产业体系:指1个科技服务业为基础,进一步提升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1个国家战略需求,即高端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2个支柱产业,即以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产业为支柱,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产业集聚,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3个特色产业,即以高端制造、都市工业、影视文化旅游产业为特色,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培育发展文化消费新业态。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