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为什么要出台《中关村科学城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项目管理办法》?
答:为推进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优化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攻关组织机制,服务国家战略和北京市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政策聚焦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研发,通过“揭榜挂帅”模式打破传统门槛限制,激发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活力,解决跨部门、跨领域的技术难题,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问:政策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答:主要参考《海淀区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实施方案(2024-2027年)》《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管理办法》《北京市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揭榜挂帅”实施方案》等文件,结合中关村科学城实际需求制定。
问:项目分为哪些类型?
答:分为两类:
行业共性技术攻关项目:由政府发榜,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区域高质量发展,解决行业共性技术瓶颈。
企业出题项目:由领军企业发榜,针对企业急需的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重要材料及工艺等需求,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问:榜单如何编制?
答:
行业共性技术项目:由管委会通过需求征集、调研论证凝练技术需求,组织专家编制榜单。
企业出题项目:由企业提出技术需求,管委会组织专家论证后形成榜单。
榜单需明确任务内容、考核指标、实施周期、资助经费等,确保需求首创性、先进性和可考核性。
问:榜单在哪里发布?
答:通过中关村科学城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北京市“京策”平台公开发布,申报“不设门槛”,鼓励跨区域、跨领域科研主体参与。非公开项目可采用定向发布。
问:项目立项有哪些环节?
答:包括形式审查、项目评审与预算评审、行政决策、任务书签订等。评审依据目标相关性、技术创新性、路线可行性等原则,由科技、财务专家组成评审组(至少7人,财务专家不少于2人)。
问:一个榜单可以最终支持几家企业揭榜?
答:采取“赛马制”机制,对战略意义重大但风险高或时限紧迫的任务,可支持多支团队平行攻关,分阶段考核后择优持续支持,降低研发风险。
问:项目实施周期和过程管理如何?
答:实施周期3年以下的项目一般不开展过程检查,3年及以上项目原则上需检查。重大调整(如变更承担单位、预算等)或终止情形需及时书面申请,管委会也可直接终止违规项目。项目视情况可提前申请延期,延期仅限1次,不超过1年。
问:项目如何验收?
答:采用综合绩效评价方式,包括材料准备、专家评议、结论下达三个环节。评价专家组由技术、财务专家组成,采用同行评议、第三方评估等方式,重点考核技术目标完成情况和经费使用合规性。
问:评价结论有哪些类型?
答:分为通过、未通过和结题三类。通过的项目才拨付尾款,未通过或结题项目需退回结余资金,并将违规单位纳入失信记录。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