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政发[2022]9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机构:
现将《门头沟区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依照执行。
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
2022年5月15日
(此件主动公开)
门头沟区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的实施意见
依据《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和《门头沟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为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求,抢抓全市“五子”联动机遇,落实门头沟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关于坚定践行“两山”理论奋力谱写“绿水青山门头沟”高质量发展的系列部署,加快构建门头沟区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促进全区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坚持生态立区、文化兴区、科技强区,筑牢首都西部生态屏障,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推动门头沟区新城与山区协同发展,探索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推动“两山”理论在门头沟区落地生根、形成生动实践。
二、总体目标
到2025年,将门头沟区基本建设成为园区-城区-山区融合发展的首都西部绿色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以中关村门头沟园作为全区科技创新的主阵地,打造长安街西延线专精特新产业集群,全区规上高新技术企业产值、中关村门头沟园劳均和地均产值较“十四五”期初均实现翻一番,区内国家级和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持续增加,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实现持续增长;坚持规划引领持续完善门头沟区新城城市产业基座,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和建安投资快速增长;创新山地经济新形态,打造一批科技赋能山地经济的新场景、新项目,积极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践探索,全力以赴推动绿色高质量新动能培育,有力支撑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保持在年均5%的总体水平。
三、重点产业方向
立足全区实际,“精”准确定细分产业,“深”度占有细分市场,统筹各方力量集中投入,在绿水青山间持续构建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和产业生态,加强重点产业培育,打造专精特新产业集群。
(一)聚力布局人工智能产业
紧跟全市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步伐,系统引导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研发中心、产品创新、应用场景等关键环节有序集聚,培育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统筹部署5G、千兆网络、人工智能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前瞻性布局人工智能关键技术重点攻关领域,鼓励人工智能产品创新,支持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落地,强化数据安全保护。
(二)积极打造心血管医疗器械产业
依托国家级心血管研究和临床试验机构在区集聚的先发优势,积极融入全市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大局,打造心血管医疗器械特色产业园区。围绕心血管医疗器械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支持专业化研发生产服务平台建设,吸引符合国际标准的合同研发机构、合同定制研发生产服务机构、医疗器械工程化平台、产业化技术人员培训平台等专业机构围绕相关领域集聚发展。
(三)加快推进超高清数字视听产业
结合首都文化中心建设布局,打造央广总台北京总站“5G+8K”超高清示范园,支持超高清头部企业带动上下游优质市场主体入驻集聚,构建超高清数字视听产业生态圈,鼓励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头部企业举办技术对接、培训讲座、高端论坛等专业活动。鼓励产业创新和成果转化,探索创新应用场景,支持中小微企业出产现象级优质视听作品。
(四)高位推动总部经济
紧紧把握中心城区产业溢出趋势,积极促进重点企业总部在区落地,支持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本区实体化经营的总部企业提供更高效精准的服务,对新增重大战略项目的总部企业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匹配支持政策,围绕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打造首都西部消费新核心,持续提升商务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品质。
(五)持续优化文旅文创产业
建设文、商、旅、农、生态服务等多元素深度融合的文旅文创产业平台,统筹全域旅游发展,抓住山地旅游特色做强文化品牌,打造京西山地旅游精品线路“IP”。推动各景区规范运营以及周边环境、服务配套品质提升,深化与京能集团合作,推动京西矿业文旅资源开发,整合山地户外运动赛事资源,推动"门头沟小院"规范经营。持续推进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不断丰富文创消费产品供给,打造多元文创场景,结合城市更新“织补”文创产业微园区和文化发展集聚区。
(六)聚焦培育专精特新产业
鼓励在区中小企业持续提升自身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及创新水平,为专精特新企业的前期储备、重点培养和持续发展提供全程支持,围绕知识产权保护、创新协作、多渠道融资、产业配套、国际合作等企业发展痛点难点问题提供个性化服务,支持企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支持企业参与市级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遴选,鼓励头部企业围绕重点产业链配套开展揭榜攻关和样机研发。
四、主要工作任务
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系统支持政策,扫清支持企业发展的“盲点”、“空白点”,持续强化创新引领导向,形成重点企业梯次培育格局。
(一)深化中关村门头沟园改革
深度参与全市中关村科技园区改革,深化与中关村发展集团等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企业合作,持续细化完善园区企业准入与管理的标准和规则,用活用精产业用地,探索园区更新路径模式,引导园区招商中介机构、产业和物业运营机构、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服务机构发展,加大对标志性重大项目、具有较强产业带动作用的总部型企业的引进力度,构建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长期服务的“一事一议”管理机制。
(二)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改革
结合区域发展实际,不断落地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举措,紧跟全市政策迭代,持续更新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持续深化全区“服务包”企业服务机制创新,与中关村发展集团共同打造门头沟区“金种子”管家服务品牌,定期举办区域招商营商促进大会,主动承接国家级和市级招商营商会展,做强西山永定河文化论坛、北京精品民宿发展论坛等区域招商营商品牌活动。
(三)强化资金支持机制建设
建立并持续完善区级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体系,撬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全区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和行业领域,建立财政奖励、贴息、小额担保等政策,建立跨部门的综合管理机制,结合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和地区产业生态演进规律,加强财政奖补资金的精准滴灌,完善企业上市服务,以发展绿色金融为着力点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践探索。
(四)推进产业发展空间保障机制建设
坚持规划引领,围绕科创智能、医药健康、文旅体验等产业重点制定专项用地政策,控制和降低土地使用成本,明确履约监管措施,做好用地保障工作,推动存量用地的盘活利用,坚持“腾笼”和“换鸟”两手抓,支持乡村产业振兴,探索村庄渐进式有机更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五)细化产业人才激励机制建设
大力实施“京西聚智”计划,聚焦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大人才政策创新,重点引进地区发展急需紧缺的优秀人才,加强人才保障服务,开通“人才政策”直通车,实现“一站式”人才信息服务和“一对一”高层次人才特色服务,优先保障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服务需求。
五、保障措施
坚持党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组织统筹,推进政策制定实现有效引导,抓住项目谋划增强带动作用,落实任务跟踪和评价考评。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集中统筹领导机制,完善招商引资和财源建设工作机制,切实强化全区各部门协调统筹,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和完善定期调度、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细化任务分工和工作举措,对重点任务进行跟踪反馈,强化对任务推进的督导检查,将推进情况纳入区委和区政府督导清单,切实压实各方责任,保障实施意见有序落地见效。
(二)加强政策制定和引导
加快落地各重点领域区级实施方案、办法和细则的出台,针对央企、国企、民营中小微企业等不同市场主体特点分类施策,综合运用政策绩效评估及预算项目绩效评价方式,建立对全区市场主体支持政策的定期评价机制,实现资源有效配置,通过政策评估反馈持续促进政策迭代,积极围绕市场主体推动实现政策创新突破,抓好各类产业政策的宣传解读和贯彻落实。
(三)加强项目谋划和带动
围绕产业细分领域和中关村门头沟园建设,梳理重点产业项目,形成前期储备、规划实施、落地建设全过程跟踪项目库,结合产业发展和迭代规律,加快落地先导项目,系统支持引领项目落地,前瞻谋划升级提质项目。调动全区积极性开展优质项目谋划和导入,实现项目库动态调整更新。
(四)加强任务跟踪和考评
围绕支持产业发展和提升招商营商的重点任务细化分工部署,将相关任务推进情况纳入区委综合考评,结合政策“闭环”评估机制,科学评价各区级部门工作绩效,促进全区形成合力加快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附件
《门头沟区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的实施意见》工作任务清单
工作任务 | 任务内容 | 牵头部门 | 责任部门 |
1.聚力布局人工智能产业 | 紧跟全市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步伐,系统引导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研发中心、产品创新、应用场景等关键环节有序集聚,培育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统筹部署5G、千兆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按照全市布局引导企业探索建设商用化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建立行业联盟和专业化服务平台。积极吸引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在区落地实验室、研发中心等人工智能创新载体,前瞻性布局人工智能关键技术重点攻关领域,重点支持占据未来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智能芯片、传感器、智能网联设备等关键零部件、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培育行业隐形领军企业。鼓励支持人工智能应用在区研发技术开展应用场景实践,强化数据安全保护。 | 区科技和信息化局 | 区城市管理委、区市场监管局、区规自分局、中关村门头沟园管委会、区投促中心 |
2.积极打造心血管医疗器械产业 | 依托国家级心血管研究和临床试验机构在区集聚的先发优势,积极融入全市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大局,围绕心血管医疗器械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支持吸引符合国际标准的合同研发机构、合同定制研发生产服务机构、医疗器械工程化平台、产业化技术人员培训平台等专业研发生产服务平台围绕相关领域集中布局。支持心血管医疗器械创新成果落地转化,用好市区相关支持政策,引导建立细分领域医疗器械硬科技孵化器,为相关领域中小微企业开展产品研发、工业设计、小试中试、检验检测等需求提供专业服务保障,营造心血管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创业优质生态。 | 区科技和信息化局 | 区卫健委、区市场监管局、区发展改革委、区规自分局、中关村门头沟园管委会、区投促中心 |
3.加快推进超高清数字视听产业 | 结合首都文化中心建设布局,打造央广总台北京总站“5G+8K”超高清示范园,支持超高清头部企业带动上下游优质市场主体入驻集聚,构建超高清数字视听产业生态圈,鼓励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头部企业举办技术对接、培训讲座、高端论坛等专业活动。鼓励产业创新和成果转化,探索创新应用场景,支持中小微企业出产现象级优质视听作品。 | 中关村门头沟园管委会 | 区科技和信息化局、区卫健委、区发展改革委、区规自分局、中关村门头沟园管委会、区投促中心 |
4.高位推动总部经济 | 紧紧把握中心城区产业溢出趋势,积极促进重点企业总部在区落地,支持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本区实体化经营的总部企业提供更高效精准的服务,对新增重大战略项目的总部企业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匹配支持政策,围绕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打造首都西部消费新核心,持续提升商务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品质。 | 区商务局、中关村门头沟园管委会 | 区发展改革委、区市场监管局、规自分局、区投促中心 |
5.持续优化文旅文创产业 | 紧跟区委区政府部署完善文旅文创产业政策制定。建设文、商、旅、农、生态服务等多元素深度融合的文旅文创产业平台,统筹全域旅游发展,抓住山地旅游特色做强文化品牌,打造京西山地旅游精品线路“IP”。汲取世界先进经验打造京西山地旅游精品线路,深化永定河和长城文化带建设,聚焦红色文化、"一水三山两寺"、京西古道、古村落群等文旅资源,做强山区文旅体验产业“IP”。积极推动灵山、百花山、妙峰山升级为4A级景区,推动潭柘寺、戒台寺景区规范运营以及周边环境、服务配套品质提升。深化与京能集团合作,推动京西矿业文旅资源开发,加快建设“一线四矿”。整合山地越野、徒步、攀爬、骑行等户外运动赛事资源,完善“山地运动+文旅”的产业模式构建。推动"门头沟小院"规范经营,提升服务品质,加强人才支撑,强化科技赋能。持续推进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加快永定河文化博物馆新馆等重大项目谋划建设,不断丰富文创消费产品供给,打造多元文创场景,结合城市更新“织补”文创产业微园区和文化发展集聚区。 | 区委宣传部 区文化和旅游局 区发展改革委 | 区农业农村局、区体育局、区发展改革委、区规自分局、区市场监管局、中关村门头沟园管委会、区投促中心 |
6.聚焦培育专精特新产业 | 研究制定我区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聚集和培育政策,鼓励在区中小企业持续提升自身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及创新水平,为专精特新企业的前期储备、重点培养和持续发展提供全程支持,围绕知识产权保护、创新协作、多渠道融资、产业配套等企业发展痛点难点问题提供个性化服务,支持企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支持企业参与市级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遴选,鼓励头部企业围绕重点产业链配套开展揭榜攻关和样机研发。 | 区科技和信息化局 | 中关村门头沟园管委会、区投促中心 |
7.深化中关村门头沟园改革 | 深度参与全市中关村科技园区改革,深化与中关村发展集团等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企业合作。围绕全区构建现代化产业的实际需求,持续细化完善园区企业准入与管理的标准和规则。围绕园区规划及产业布局,用活用精产业用地,探索园区更新路径模式,积极盘活园区闲置空间资源,升级园区产业,补齐城市短板,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围绕园区招商中介机构、产业和物业运营机构、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服务机构,优化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配置。进一步加大对标志性重大项目、具有较强产业带动作用的总部型企业的引进力度,鼓励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行业国际国内标准制定,支持重大兼并重组,构建我区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长期服务的“一事一议”管理机制。按照产业导向原则、集体研究原则、积极推进原则在用地、财政、税收、金融、审批服务等方面,积极主动创造有利条件,加快相关项目推进落实。 | 中关村门头沟园管委会、区投促中心 | 区科技和信息化局、区财政局、区发展改革委、区规自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商务局 |
8.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改革 | 加快按照全市营商环境改革5.0版要求制定本区实施方案,并结合区域发展实际不断落地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举措,紧跟全市政策迭代持续更新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围绕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和产业培育的多样化需求,注重针对不同场景的措施谋划,全面提高政务服务水平,持续优化报建项目审批流程,持续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持续深化全区“服务包”企业服务机制创新。结合全区各项工作积极打造区招商营商特色品牌和活动,与中关村发展集团共同打造门头沟区“金种子”管家服务品牌,定期举办区域招商营商促进大会,主动承接国家级和市级招商营商会展,做强西山永定河文化论坛、北京精品民宿发展论坛等区域招商营商品牌活动。 | 区发展改革委 区政务服务局 区市场监管局 区委宣传部 区文化和旅游局 中关村门头沟园管委会 区投促中心 | 各相关单位 |
9.强化资金支持机制建设 | 建立并持续完善区级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体系,建立由区政府统筹管理的产业引导母基金。围绕科创智能、医药健康、文旅体验等产业重点细分领域探索建立专项基金,创新专项基金支持方式,提升财政资金放大效应,撬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全区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和行业领域,引导资本向创新驱动企业、中小微企业持续倾斜投资。梳理全区现存续的财政奖励、贴息、小额担保等政策,建立财政奖励、贴息、小额担保等政策,建立跨部门的综合管理机制,持续优化政策性担保、小额信贷贴息等财政支持工具落地机制,结合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和地区产业生态演进规律,加强财政奖补资金的精准滴灌。完善企业上市服务,以发展绿色金融为着力点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践探索。 | 区财政局 区发展改革委 中关村门头沟管委会 区投促中心 | 各相关单位 |
10.推进产业发展空间保障机制建设 | 高质量推进门头沟区新城街区控规及镇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通过规划引领细分土地潜力资源情况及重点实施项目,划定重点功能区,引导项目由规划层面逐步落图落位。围绕科创智能、医药健康、文旅体验等产业重点充分利用相关用地政策,细化落地举措,在后续增量产业用地挂牌文件中,约定准入、退出条款,实行弹性年期出让土地、土地年租制、出租持有产业用房等方式,控制和降低土地使用成本;在签订出让合同时,明确履约监管措施,做好用地保障工作。推动存量用地的盘活利用,鼓励对既有工业用地追加投资,坚持“腾笼”和“换鸟”两手抓,吸引“高精尖”产业投向,促进我区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乡村产业振兴,探索村庄渐进式更新的有机发展模式。 | 区规自分局 区农业农村局 | 各相关单位 |
11.细化产业人才激励机制建设 | 大力实施“京西聚智”计划,聚焦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大人才政策创新。坚持精准引才,统筹用好进京指标、工作居住证、人才租赁住房等资源,重点引进地区发展急需紧缺的优秀人才,构建完备的人才梯次结构。深化柔性引才引智,进一步加强与市级机关、市属国企、在京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战略合作,创新实施“京西聚智”专项人才引进计划,持续引进优秀人才,深度助力绿色高质量发展。加强人才保障服务,持续深入开展“百家企业行”等特色品牌活动,利用“互联网+”,开通“人才政策”直通车,实现“一站式”人才信息服务和“一对一”高层次人才特色服务,优先保障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服务需求,进一步优化地区人才发展生态。 | 区委组织部 区人力社保局 | 各相关单位 |
12.加强组织领导 | 建立健全集中统筹领导机制,完善招商引资和财源建设工作机制,切实强化全区各部门协调统筹,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和完善定期调度、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细化任务分工和工作举措,对重点任务进行跟踪反馈,强化对任务推进的督导检查,切实压实各方责任,保障实施意见有序落地见效。 | 区委办公室 区政府办公室 区财政局 区发展改革委 | 各相关单位 |
13.加强政策制定和引导 | 加快落地各重点领域区级实施方案、办法和细则的出台,针对央企、国企、民营中小微企业等不同市场主体特点分类施策,落实我区《财政支出政策事前绩效评估资料准备清单及指标体系》,综合运用政策绩效评估及预算项目绩效评价方式,开展产业政策实施效果及财政投入资金使用效益评估分析工作,建立对全区市场主体支持政策的定期评价机制,实现资源有效配置,通过政策评估反馈持续促进政策迭代,积极围绕市场主体推动实现政策创新突破,抓好各类产业政策的宣传解读和贯彻落实。 | 各政策制定牵头部门 区财政局 | 各相关单位 |
14.加强项目谋划和带动 | 围绕产业细分领域和中关村门头沟园建设,梳理重点产业项目,形成前期储备、规划实施、落地建设全过程跟踪项目库,结合产业发展和迭代规律,加快落地先导项目,系统支持引领项目落地,前瞻谋划升级提质项目。调动全区积极性开展优质项目谋划和导入,实现项目库动态调整更新。 | 各政策制定牵头部门 区发展改革委 | 各相关单位 |
15.加强任务跟踪和考评 | 围绕支持产业发展和提升招商营商的重点任务细化分工部署,将相关任务推进情况纳入区委综合考评,结合政策“闭环”评估机制,科学评价各区级部门工作绩效,促进全区形成合力加快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 区发展改革委 区委考评办 | 各相关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