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机构:
《东城区加快硅巷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已经2024 年 7 月 10 日第 104 次区委常委会、6 月 11 日第 95 次区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
2024年8月14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东城区加快硅巷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北京市主要领导对东城区“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数字经济”的工作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独具东城特色的“硅巷”建设,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全区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硅巷”概述
“硅巷”是以城市空间更新、科技回归都市为主的科技创新产业集聚街区,是中心城区在科技竞争背景下融入新兴产业发展和城市更新的重要方式。其主要特点是紧贴城市原有肌理,以城市中心的存量空间为主要载体,通过对现有写字楼、老旧商务楼宇、低效产业园区等存量空间加以改造,释放出创新空间,集成、运营各类创新要素,嵌入式地在大街小巷容纳创新创业者,在中心城区实现以城市更新推动科创产业集聚发展。
二、发展现状
东城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地缘优势得天独厚,政务资源优势集中,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科技创新要素集聚,创新资源效能明显。东城“硅巷”建设启动以来,东城区开展现状分析调研,明确发展要素集合,勾勒谋划建设布局,强化政策支持保障,载体空间不断释放,创新氛围逐步培育,科创资源加速集聚。东城数字科技大厦项目作为东城“硅巷”首个落地的产业项目,是东城区落实核心区控规、实施高精尖经济结构用地政策的首个项目,将以数字经济为核心,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元宇宙技术为支撑,打造创新性总部集聚、融合开放的功能空间。打造智慧服务体系展示中心,以信息化平台与线下服务窗口相结合的方式,切实解决企业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实现专精特新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青龙硅巷”的集中集聚,围绕元宇宙、人工智能等细分产业领域开展研究研讨、推动产业创新。同时,“硅巷”建设仍面临困难和挑战:产业集群化发展尚需深化,政策、空间、产业集聚效应尚未显现;部分科创空间载体质量尚不能满足科技创新企业需求;配套设施和服务供给有待完善;资源整合和使用效益有待提高。要靶向发力、精准求解,不断锻长板、补短板、扬优势,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不断增强“硅巷”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建设思路
以“科技回归都市”为核心,围绕高效服务供给、优质空间供给、精准政策供给,不断强化城市更新和存量空间功能提升,促进创新格局持续优化,形成经济增长接续动力,构建东城特有的创新开放、要素集聚的“硅巷”建设模式和提升体系。以“城市街区更新”推动“硅巷”建设,以“全域无界创新”引领“硅巷”建设,以“科技赋能社区”深化“硅巷”建设,以“多元市场主体”联动“硅巷”建设,以“创新孵化生态”承载“硅巷”建设,实现产业发展多元并进,场景落地互联互通,空间体系复合完善,载体规模持续扩充,知产融合更趋紧密,品牌影响不断提升。坚持以创新迭代技术,以技术推动产业,真正做到对标一流,打造科技创新街区;坚持人才驱动,聚焦科技服务需求,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坚持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注入全域创新活力;坚持规划引领,因地制宜重构空间,完善产业配套,打造特色“硅巷”载体;坚持多方联动,培育创新创业生态;坚持品牌塑造,展示独特“硅巷”魅力。
四、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6年,东城“硅巷”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城市更新样板区、园区发展先行区、科技文创生态区、科创人才集聚区、营商环境示范区,东城“硅巷”的原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成果转化效能明显提高,创新创业活力持续迸发,新兴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硅巷”起步区及拓展区内专精特新企业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区比重较2023年底提升50%以上,基本形成高质量产业集群、高规格孵化平台、高品质创新生态。通过:明确一个专班管理机制、出台一批专属扶持政策、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原创应用成果、实现一批成果转移转化、孵化一批科创潜力企业、推进一批产业提升项目,打造一片宜居宜业空间、培育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塑造一个城市更新品牌,做到:“硅巷”创新动能更强劲、“硅巷”服务管理更细化、“硅巷”创新人才更集聚、“硅巷”影响辐射更深远。
五、机制创新
(一)区级专班机制
坚持高位统筹、问题导向,加强部门联动,建立专班工作机制,解决区级层面统筹协调问题。组建由区领导任组长、各相关委办局和街道为成员的东城区“硅巷”建设专班,专班下设综合组,负责“硅巷”建设的日常统筹协调及督查工作。东城区“硅巷”建设由区属各相关单位共商共建,形成合力。
(二)公共服务机制
依托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引入更多优质公共服务机构,成立“硅巷”公共服务平台,作为东城区政务服务大厅分中心,将政府及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导入园区,完成“一站式”集成审批,如党群服务、行政服务、知识产权保护、文化艺术中心、运动健身、餐饮休闲等配套服务,做到流程之外无环节、清单之外无事项、窗口之外无跑动,真正帮助办事人“一次办成”。
(三)城市更新机制
东城“硅巷”建设拟从城市更新立项审批流程入手,破解“硅巷”拓展空间载体规模难题。探索将“硅巷”内空间改造作为优化审批流程的试点和前哨,通过综合论证、国企担保承诺、联合审批、绿色通道等方式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打通开工堵点。
(四)产业促进机制
成立东城“硅巷”智成研究所,出台东城“硅巷”产业链发展伙伴计划,发挥科研机构、平台公司、中介机构等各方作用,以开创性的高品质产业创新生态运营,统筹层次丰富的产业空间与资源,构建资源密集、优势互补、开放共享、共生共赢的创新生态圈。
六、政策激励
在充分用足用好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出台与现行市区政策相联动的东城“硅巷”配套政策,增强“硅巷”创新技术转化动力、激发“硅巷”创新企业主体活力、营造“硅巷”创新主导产业合力、集聚“硅巷”创新创业人才智力、提升“硅巷”创新支撑服务能力,从培育创新龙头产品、推动成果示范应用、强化标准引领制定、提供投资融资服务、推动企业跨越提升、支持重大项目落地、构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共性验证平台、鼓励企业拓展市场、加强人才引进保障、定制人才贴身服务、畅通人才推荐通道、扶持初创团队成长、助力楼宇改造提升、促进地域协同发展等具体领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资源支撑保障,鼓励以技创企,以企兴业,以业育才,以才研技,以园区高品质空间支撑人才、技术、企业、产业发展,既要当好“管理者”,又要当好“服务员”,高质量高标准打造“硅巷”建设东城样板。
七、产业提升
紧紧围绕“两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重大产业机遇,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新发展格局,以文化为底色,以科技为引擎,以数字经济为引领,以数据要素为驱动,以未来产业为契机,抓住产业转型升级和变换发展赛道机遇期,培育产业跨界融合、协同共生的新业态;促进产业上下游贯通,构建研发、应用、服务等各环节联动迭代的新链条;强化数字化赋能,打造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新范式;在深入分析《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分园三年提升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基础上,结合《“十四五”时期东城区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中关村东城园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东城区科技和信息化规划(含大数据专项)》等产业规划,打造东城“硅巷”高精尖产业体系。
(一)做大两个引领支柱产业。人工智能: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示范企业,发展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业态;智慧医疗:发力新健康服务方向,推动医智交叉创新融合发展,发展“智能+”健康管理、数字化中西医诊疗等服务业态。
(二)做强两个特色优势产业。数字文娱:以数字赋能文化消费创新发展为主线,加大数字化文娱产品和服务创新,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数智能源:支持能源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相融合,发展智能变电成套设备、新型储能设备等,鼓励电力能源服务的新型商业运营模式,建设能源互联网云平台、智慧能源数字孪生平台,实现能源智慧化管理。
(三)做优两个创新链接产业。智慧城市:打造智慧城市应用场景,鼓励全域场景创新,吸引各行业、各领域新技术在“硅巷”孵化、落地、开展应用,加速形成创新生态,带动相关细分产业在“硅巷”内落地发展;科技服务:面向高精尖产业发展需求,集成一批专业化、集成化、市场化的综合服务平台,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一批科技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塑造“硅巷”科技服务品牌。
(四)布局两个未来前沿产业。元宇宙:加强元宇宙产业布局,发展壮大元宇宙产业集群,催生元宇宙新空间、新活力、新业态;碳中和:支持开发碳排放监测和信息管理系统,培育碳追踪、碳减排数据分析和综合服务机构,打造碳减排与碳中和产业创新高地。
八、空间赋能
东城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既有中心城区,也有科技园区。对于中心城区,按照“街区+科创”的原则,将科创元素植入城市更新;对于科技园区,按照“科创+街区”的原则,将城市功能融入园区升级。东城“硅巷”建设以科技赋能空间作为承压前行的驱动力量,以城市更新汇聚发展动能,以“青龙硅巷”起步区及扩展区、“一轴两带三极+多点互联”“硅巷”辐射区为两级空间创新布局,分阶段实现从“规模拓展”的“量变”阶段向“效能提升”的“质变”阶段跨越,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形成政策接力、空间接应、业态接续、人才接棒的良性发展模式。
第一阶段,立足东城,建设“青龙硅巷”起步区及拓展区。围绕青龙胡同及其周边,在北抵北二环、南至北新桥三条、东起东直门北小街、西至雍和宫大街、合围区域总面积0.49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打造一条产业集聚、特色鲜明的“青龙硅巷”。第二阶段,立足北京,打造“一轴两带三极+多点互联”“硅巷”辐射区。以金隅环贸中心至中粮置地广场一线高端科技服务业集聚区为一轴、以北二环前沿科技创新发展带与东二环民营科技总部发展带为两带、以金隅环贸集群、航星园集群、歌华-青龙集群为三极,打造树立城市有机更新和科技回归都市的典范标杆。同时立足全国,构建“无界园区”“硅巷”辐射区。以区内科技孵化载体及产业园区为多点互联互通的辐射园区,统筹协作推动产业空间由多中心扩展至网络化,打造更新模式成熟、运营理念领先的“硅巷”创新引领区,逐步把东城全域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硅巷”建设引领示范区和科技创新人才集聚高地。
九、重点任务
东城“硅巷”建设通过重点实施六大专项行动,以支撑产业配套提升“5+N”项目及空间改造赋能“5+N”项目推进。
其中,六大专项行动分别是:科创街区焕新升级专项行动,通过优化整体空间布局、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主要服务城市空间更新、完善功能配套;科创企业吸引集聚专项行动,通过助力重点产业创新、挖掘空间载体动能,主要服务招商引资落地、优化营商环境;科创联动协同发展专项行动,通过深化成果转化应用、加速科技企业赋能,主要服务技术转移转化、提供增值服务;科创生态氛围营建专项行动,通过吸引场景活动落地、开展宣传推介活动,主要服务扩大宣传影响、吸引多元主体;科创人才服务完善专项行动,通过加大人才吸引力度、建立人才培育体系,主要服务人才引进集聚、培养推荐提升;科创党建联促共进专项行动,通过强化党建引领效应、发挥基层支部作用,主要服务党建带动科创、科创促进党建。
产业配套提升“5+N”项目包括:成立“硅巷”智成研究所,汇聚创新发展智库力量;实施“硅巷”产业链伙伴计划,搭建产业交流合作平台;组织“硅巷”创新创业大赛,发现优秀科技项目及科创人才;成立“硅巷”产业基金,对“硅巷”内孵化的优秀科创项目提供投融资服务;依托东城园智慧服务体系建立智慧紫金在线服务平台;以及将“硅巷”内产业提升项目随时纳入、持续跟进。
空间改造赋能“5+N”项目包括:在青龙地块打造东城数字科技大厦;在金隅环贸中心打造技术创新中心;在中关村雍和航星科技园打造国际数字健康应用创新中心;在京投快轨大厦打造京投标杆孵化器;在金隅环贸E座打造金隅环贸科技孵化器;以及将“硅巷”驿站、“硅巷”科创园及“硅巷”内空间改造项目随时纳入、持续跟进。
在“青龙硅巷”起步区改造提升过程中,始终坚持“科技回归都市”理念,整合区域空间资源,补足基础设施短板,布局孵化器、加速器、人才公寓、策展中心等产业引育空间,增加人文艺术、休闲社交等体验式业态,塑造出具有东城特色的人工智能、元宇宙等细分产业集聚区,主要包括:人才公寓,改造“硅巷”人才公寓,以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增强人才对“硅巷”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各类科创人才在东城聚集;产业园区,升级整合现有创新创业园区,打造“硅巷”孵化器和元宇宙共享数字策展中心,深耕人工智能产业,打造“产孵投”一体化发展模式,围绕“文化+科技”产业打造高品质众创空间,积极承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选拔优质项目就地孵化;商务楼宇,鼓励歌华大厦、雍和大厦引入更多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优质资源,打造人工智能领域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实践中心;推进东城数字科技大厦建设,培育以数字经济为核心,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元宇宙技术为支撑的创新空间;街区环境,统筹起步区内地面空间,打造元宇宙品牌宣传广场,承接各类发布会及路演活动;临街商铺引入咖啡、戏剧、轻餐、精酿等年轻化体验类业态,全面整治提升公共环境秩序,充分保留历史建筑风貌,打造兼具古都魅力和产业活力的街区氛围;总部空间,结合企业需求、产业规划、居民搬迁意愿等因素,选取成规模聚集点位试点落地定制化院落更新改造项目,吸引链主企业总部进驻。
十、保障措施
(一)发挥工作专班效力。建立由区领导牵头、区相关委办局及街道共同参与的“硅巷”专班,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重要事项。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城市更新审批机制创新,围绕企业恳谈会完善重点企业服务机制,研究制定“硅巷”高质量发展及创新型企业梯级培育相关保障政策措施。
(三)强化资源支撑保障。积极争取国家级、市级各类重大项目落地,争取科技创新重点项目支持。
(四)加强定期监测评估。建立年度任务分工落实、定期评价、科学监测和反馈调整机制,定期对“硅巷”建设情况开展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合理优化调整建设内容和推进机制。
附件:
《东城区加快硅巷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任务清单
专项行动 |
序号 |
任务 名称 |
任务内容 |
责任部门 |
配合部门 |
参考 依据 |
一、政策创新赋能新举措,打造科创政策“新高地” | ||||||
科创生态氛围营建专项行动 |
1 |
出台与现行市区政策相联动的东城“硅巷”配套扶持政策。 |
在充分用足用好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加强与中关村示范区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联动、整合提升现有东城区科技创新政策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实现增强硅巷创新技术转化动力、激发硅巷创新企业主体活力、营造硅巷创新主导产业合力、集聚硅巷创新创业人才智力、提升硅巷创新支撑服务能力。 |
东城园管委会区科委 |
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 |
《东城区加快硅巷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 |
2 |
梳理科创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体系。 |
全要素梳理企业发展支持政策体系,形成产业发展政策集成工具箱,为促进组团高质量发展提供一揽子政策措施。 |
东城园管委会区科委 |
区发展改革委 |
《东城区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文化创新融合改革示范区工作方案》 | |
3 |
加强服务平台和孵化器高质量发展指导和政策支持。 |
研究制定促进孵化器能力提升的若干措施,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链条,构建从孵化培育、成长扶持到壮大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引导创新孵化集聚区打造集“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创业投资、人才和创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新服务平台。 |
东城园管委会区科委 |
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 |
《东城区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文化创新融合改革示范区工作方案》 | |
二、产业革新赋能新业态,打造科创产业“示范地” | ||||||
科创企业吸引集聚专项行动 |
4 |
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
顺应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与传统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培育数字经济,集聚数字经济高精尖企业,推动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
东城园管委会区科委 |
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
《东城区推进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4年)》 |
5 |
培育数字经济标杆企业。 |
探索“揭榜挂帅”机制,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以具备核心优势的龙头企业为引领,推动数字经济企业筑基扩容、创新发展,壮大数字经济企业群,加快培育数字经济企业第二梯队,持续扩容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数量。支持重点企业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搭建共性技术平台和产业基础设施,推动与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 |
东城园管委会区科委 |
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
《东城区推进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4年)》 | |
6 |
在东城“硅巷”内集聚专精特新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 |
力争到2026年底,东城“硅巷”起步区及拓展区内专精特新企业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区比重较2023年底提升50%以上。 |
东城园管委会区科委 |
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
《东城区加快硅巷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 | |
7 |
吸引总部业态聚集。 |
锚定行业头部企业和高成长企业,精准导入研发中心、销售中心、结算中心等总部业态,探索选取成规模聚集点位试点落地定制化四合院更新改造项目等方式,吸引头部企业、链主企业、民营企业总部进驻。 |
东城园管委会区科委 |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东城分局、区住房城市建设委、区城市管理委、区房管局 |
《东城区加快硅巷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 | |
8 |
开展硅巷科创园及硅巷驿站认定申报。 |
按照《东城区硅巷科创园、硅巷驿站认定管理办法》相关要求,开展东城区内的硅巷科创园及硅巷驿站创新认定申报,引导“科技回归都市”,实现东城区“全域创新”+“无界互联”。 |
东城园管委会区科委 |
无 |
《东城区加快硅巷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 | |
9 |
探索推进市场化招商工作机制。 |
吸引中介机构、境内外商协会、国际贸易商采购商等多元市场主体参与招商工作。发挥进博会、服贸会、中关村论坛等开放平台作用,依托国际友城合作机制,促进更多交易成果和投资合作项目。 |
东城园管委会区科委 |
区财政局、区投促中心 |
《北京市东城区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 | |
科创联动协同发展专项行动 |
10 |
做大人工智能及智慧医疗两个引领支柱产业。 |
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示范企业,发展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业态;发力新健康服务方向,推动医智交叉创新融合发展,发展“智能+”健康管理、数字化中西医诊疗等服务业态。 |
东城园管委会区科委 |
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区卫生健康委 |
《东城区加快硅巷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 |
11 |
做强数字文娱及数智能源两个特色优势产业。 |
以数字赋能文化消费创新发展为主线,加大数字化文娱产品和服务创新,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支持能源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相融合,发展智能变电成套设备、新型储能设备等,鼓励电力能源服务的新型商业运营模式,建设能源互联网云平台、智慧能源数字孪生平台,实现能源智慧化管理。 |
东城园管委会区科委 |
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区文促中心 |
《东城区加快硅巷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 | |
12 |
做优智慧城市及科技服务两个创新链接产业。 |
打造智慧城市应用场景,鼓励全域场景创新,吸引各行业、各领域新技术在“硅巷”孵化、落地、开展应用,加速形成创新生态,带动相关细分产业在“硅巷”内落地发展;面向高精尖产业发展需求,集成一批专业化、集成化、市场化的综合服务平台,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一批科技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塑造“硅巷”科技服务品牌。 |
东城园管委会区科委 |
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
《东城区加快硅巷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 | |
13 |
布局元宇宙及碳中和两个未来前沿产业。 |
加强元宇宙产业布局,发展壮大元宇宙产业集群,催生元宇宙新空间、新活力、新业态;支持开发碳排放监测和信息管理系统,培育碳追踪、碳减排数据分析和综合服务机构,打造碳减排与碳中和产业创新高地。 |
东城园管委会区科委 |
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
《东城区加快硅巷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 | |
三、城市更新赋能新空间,打造科创生态“承载地” | ||||||
科创街区焕新升级专项行动 |
14 |
东城数字科技大厦建成使用。 |
将东城数字科技大厦打造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元宇宙技术为支撑的创新性总部集聚、融合开放的功能空间。 |
区国资委 |
区发展改革委、区住房城市建设委、东城园管委会区科委 |
《东城区加快硅巷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 |
15 |
打造金隅环贸科技孵化器。 |
整合金隅环贸中心E座空间资源,与金隅投资物业集团开展战略合作,高标准打造金隅环贸科技孵化器。 |
东城园管委会区科委 |
区住房城市建设委 |
《东城区加快硅巷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 | |
16 |
推进京投标杆孵化器建设。 |
整合京投快轨大厦空间资源,高标准推进京投标杆孵化器建设。 |
东城园管委会区科委 |
区住房城市建设委 |
《东城区加快硅巷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 | |
17 |
推动金隅环贸技术创新中心落地。 |
依托金隅环贸中心人工智能龙头企业的集聚作用,推动金隅环贸技术创新中心落地,带动金隅环贸周边人工智能产业组团发展。 |
东城园管委会区科委 |
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
《东城区加快硅巷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 | |
18 |
建设国际数字健康应用创新中心。 |
依托中关村雍和航星科技园的现有空间,打造国际数字健康应用创新中心,推动智慧医疗创新融合发展。 |
东城园管委会区科委 |
区发展改革委 |
《东城区加快硅巷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 | |
19 |
青龙胡同周边街区整治及改造提升。 |
坚持“科技回归都市”理念,整合区域空间资源,补足基础设施短板,开展公共空间秩序整治,布局孵化器、加速器、人才公寓、策展中心等产业引育空间,增加人文艺术、休闲社交等体验式业态,塑造出具有东城特色的人工智能等细分产业集聚区。 |
北新桥街道 |
区国资委、区城市管理委、东城园管委会区科委 |
《东城区加快硅巷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 | |
20 |
推进青龙硅巷起步区商业配套改造提升。 |
结合硅巷产业定位,打造硅巷配套餐饮及文化交流中心。 |
东城园管委会区科委 |
区财政局、区国资委、北新桥街道 |
《东城区加快硅巷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 | |
21 |
推进智算服务中心建设。 |
建设数算与数据服务中心。打造东城数据产业高地。 |
东城园管委会区科委 |
区国资委、北新桥街道 |
《东城区加快硅巷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 | |
22 |
推进育树地块项目建设。 |
推进项目谋划和前期手续,加快项目立项和建设。 |
区财政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东城分局、区国资委、东城园管委会区科委 |
区发展改革委、区住房城市建设委、区城市管理委、区房管局、北新桥街道 |
《东城区加快硅巷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 | |
23 |
推进院落更新试点等“硅巷”拓展区项目建设。 |
推进项目谋划和前期手续,加快项目立项和建设。 |
区住房城市建设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东城分局、区国资委、东城园管委会区科委 |
区发展改革委、区城市管理委、区房管局、北新桥街道 |
《东城区加快硅巷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 | |
24 |
推进龙潭地块项目建设。 |
推进项目谋划和前期手续,加快项目立项和建设。 |
区住房城市建设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东城分局、区国资委、东城园管委会区科委 |
区发展改革委、区城市管理委、区房管局、体育馆路街道 |
《东城区加快硅巷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 | |
四、服务焕新赋能新领域,打造科创人才“集聚地” | ||||||
科创人才服务完善专项行动 |
25 |
成立东城区硅巷建设工作专班。 |
加强区级统筹和顶层规划,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快重点任务实施,成立东城区硅巷建设工作专班。协调区各部门解决东城“硅巷”发展重大问题,开展产业发展研究,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统筹推进计划任务落地。 |
东城园管委会区科委 |
区委组织部、区政府办公室、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区财政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东城分局、区住房城市建设委、区城管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国资委、区园林绿化局、北新桥街道 |
《东城区加快硅巷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 |
26 |
依托东城园智慧服务体系建立智慧紫金在线服务平台。 |
开展智慧紫金服务平台二期新功能开发,加快建设一体化政策支撑平台,根据企业特征进行政策精准匹配、推送、测算、兑现和结果评估,优化惠企政策触达,力争实现东城硅巷企业科技创新资质奖项类配套奖励政策“免申即享”。 |
东城园管委会区科委 |
区财政局 |
《东城区加快硅巷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 | |
27 |
打造东城“硅巷”特色品牌。 |
用好中关村论坛等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平台,打造东城“硅巷”特色品牌,实现区域化品牌提升。强化硅巷创新企业、标准化产品、应用场景的宣传推介,提升东城硅巷品牌知名度。 |
东城区管委会区科委 |
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区财政局 |
《东城区加快硅巷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 | |
28 |
举办东城“硅巷”创新创业大赛。 |
梯次推进“大赛挖掘+专项支持+落地转化+精准服务”的创业培育生态体系,发现优秀科技项目及科创人才,积极争取大赛获奖项目及优秀人才落地东城硅巷,实现:储备一批创业项目、落地一批科创企业、入库一批领军人才。 |
东城区管委会区科委 |
区委组织部、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区财政局 |
《东城区加快硅巷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 | |
29 |
成立东城“硅巷”产业投资基金。 |
对东城硅巷内孵化的优秀科创项目提供投融资服务。 |
区财政局、区国资委 |
区财政局、东城园管委会区科委 |
《东城区加快硅巷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 | |
30 |
实施东城“硅巷”产业链伙伴计划。 |
搭建产业交流合作平台。 |
东城园管委会区科委 |
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
《东城区加快硅巷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 | |
31 |
创新高精尖人才服务集成。 |
扩大各种类型人才住房供给,精准对接人才的多样化住房需求。 |
区房管局 |
东城园管委会区科委 |
《东城区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文化创新融合改革示范区工作方案》《2024年东城区重点任务清单》 | |
五、党建聚新赋能新力量,打造科创先锋“根据地” | ||||||
创党建联促共进专项行动 |
32 |
做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 |
新设立2家及以上国家级或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及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支持知识产权需求量高的园区、行业协会、商务楼宇申报建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站,对重点产业和中小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内容。 |
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
区市场监管局、东城园管委会区科委 |
《北京市东城区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 |
33 |
组建东城“硅巷”智成研究所。 |
汇聚创新发展智库力量。 |
东城园管委会区科委 |
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
《东城区加快硅巷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 | |
34 |
开展东城“硅巷”系列文体团建活动。 |
统筹文化资源、体育资源、消费资源等开展“硅巷”系列主题活动,搭建政企、企企沟通交流平台,加深东城硅巷内企业间互动与了解,凝聚园区向心力,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
东城园管委会区科委 |
无 |
《东城区加快硅巷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6年)》 |
原文链接:https://www.bjdch.gov.cn/zwgk/zcwj2024/202408/t20240816_3776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