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政数发〔2025〕4号
区委、区政府各部委办局处,各区属机构:
经区委、区政府同意,现将《石景山区数据要素赋能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石景山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中共北京市石景山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北京市石景山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北京市石景山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管理委员会
2025年6月30日
石景山区数据要素赋能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具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乘数效应,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中共北京市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进一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赋能石景山区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融入北京市“一区三中心”(即在北京市全域创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综合试验区,打造国家数据管理中心、国家数据资源中心和国家数据流通交易中心)建设,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两大战略”,统筹做好“四个融合”文章,聚焦“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数据价值链关键环节,推动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石景山片区)、北京未来数字空间创新试验区建设,加快建设数据产业区域集聚,培育发展基于数据要素的新质生产力,把释放数据价值作为石景山区高水平建设好首都城市西大门的新动力,为石景山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到2027年底,数据企业规模和数量双提升,建成10个以上行业数据服务平台,建设10个以上高质量数据集,打造10个具有国家、市级影响力“数据要素×”典型案例,数据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0%,初步建成京西数据要素高地。
二、重点行动
围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这一主线,规划石景山区数据要素赋能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131”框架,即夯实1套数据基础设施,聚焦数据供给、流通和应用3个环节释放数据价值,建设1个数据产业生态体系,提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石景山方案”。
(一)加快数据基础设施布局
1.加强算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超智算项目和智能算力中心建设,打造石景山区算力调度服务中心,建设算力调度平台,形成区域多云跨域管理、算力异构调度、智能资源调配、产业生态构建的核心枢纽。推进双智专网建设,依托超高速无线专网,支撑高级别自动驾驶等应用场景的数据传输。
2.推进建设数据汇聚设施。围绕人工智能、科幻、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特色产业,聚焦现代金融、医疗健康、文化旅游、居民消费、交通出行等领域,鼓励企业建设运营行业数据汇聚基础设施。探索建设数据标注平台,打造集数据存储和标注治理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为企业和个人数据汇聚提供数据整合和标准化工具。打造石景山区政务数字资源服务平台,汇聚多领域数据,打破数据孤岛,与社会数据实现互联互通和深度融合。通过智能化数据挖掘和分析,为政府产业发展、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决策提供精准依据。
3.加快建设可信数据空间。支持链主企业运营企业可信数据空间,带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生态合作伙伴等协同开放共享数据资源。面向文旅、医疗、信用、交通、消费等行业,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和平台企业建设运营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建立共建共治、多方共赢的数据流通利用机制,促进数据资源跨域共享和高效对接。研究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探索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融合应用机制。
(二)推动数据资源高效供给
4.加大公共数据供给。落实国家公共数据登记管理制度要求,推动行业主管单位组织本行业领域的公共机构全量梳理公共数据目录,开展公共数据汇聚工作。加快推进物联感知数据全量汇聚。建立数据异议处理反馈机制,持续提升公共数据质量。夯实各单位公共数据开放责任,分行业、分领域编制区级公共数据开放目录并动态更新。
5.引导企业数字化转型。鼓励企业建立首席数据官制度,建立健全数据资源管理体系,通过自建平台或采用第三方服务,建立和巩固企业数据资源体系。引导行业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和平台企业进一步打通产业上下游数据资源,建立面向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全链条的数据融合增值服务模式,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链主企业、平台企业、区属国有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数据资产入表,探索全面反映数据要素的资产价值。
6.加快建设高质量数据集。培育一批高质量数据集综合平台,推动行业龙头企业通过知识图谱、隐私计算开放脱敏高质量数据,形成极具区域特色的数据链,构建面向行业的语料数据库。以AI+金融、AI+医疗、AI+政务服务、AI+应急等大模型应用示范为牵引,围绕现代金融、医疗健康、政务服务、文化旅游、教育教学、居民消费、交通出行、城市管理等重点领域,建设10个以上高质量数据集。推进供需对接与开放共享,探索建立数据资源方、数据加工方、AI训练方、场景应用需求方等主体合作共建机制。
(三)提高数据资源流通效能
7.分类推进数据流通。深化公共数据共享利用,完善公共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支持企业参与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探索多方参与的收益分配机制。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数据资源跨主体、跨平台、跨区域的安全合规流通,探索数据跨境流通。发挥区内金融科技龙头机构数据优势,搭建全球供应商数字化服务平台,精准匹配全球供应链市场信息。依托数据(数字)资产流通创新中心,引导数据资产流通,探索数据入股、数据信贷等数据资产流通模式。
8.强化数据安全保障。开展数据安全态势监测分析,构建包容审慎的监管模式。压实企业数据安全主体责任,坚持“宽进严管”原则,严格落实相关法律规定,确保数据采集汇聚、加工处理、流通交易、共享利用等各环节安全合规。严格遵守反垄断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加强技术监管。完善数据安全技术体系,落实数据安全法规制度、数据安全管理认证制度,以国家、北京市标准为指导,开展数据分类分级,提升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安全管理能力。规范企业参与政府信息化建设中的政务数据安全管理,确保有规可循、有序发展、安全可控。鼓励多种方式保护个人信息,健全投诉渠道,保障个人数据流通安全。
(四)引领数据应用场景建设
9.推动数据赋能特色领域。加快数据基础设施布局,聚焦人工智能、科幻、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四大特色领域,拓展医疗健康、教育教学、社区服务等民生领域,打造“4+N”数据应用场景体系。
4大特色领域:在人工智能、科幻、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特色领域,通过组织项目攻关、资源供需匹配和特色场景示范,围绕重要、高频、急迫、多跨需求,推动工业制造、商贸流通、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文化旅游、应急管理、城市治理、区域协同等应用场景落地,力争5个数据应用场景入选国家或北京市“数据要素×”典型案例。
N个民生示范:聚焦医疗健康、教育教学、社区服务等民生领域,建设信用就医、智慧校园、智慧养老、智慧健身等应用场景,力争5个以上入选国家或北京市“数据要素×”典型案例,数据要素成为石景山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
10.完善场景开放创新机制。组织开展“数据要素×”大赛,协同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开放工作,定期发布开放清单,建立场景谋划、供需对接、揭榜挂帅机制,深化跨部门、跨层级的场景应用,以产业对接方式推广应用成果。加快建设数字人民币综合性试验区,推动数字人民币“预付监管”平台监管比例改革,持续拓展数字人民币政务、消费、民生应用场景。支持创新联盟发展,聚合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共建共用氛围。
(五)建设数据产业生态体系
11.推动数据产业区域集聚。建设数据产业集聚区,聚焦数据采集、加工、交易、应用等全链条,引进头部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建设北京未来数字空间创新试验区,围绕科幻、元宇宙、游戏、电竞、虚拟现实等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加强新赛道孵化培育,推进相关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建设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石景山片区),以首钢园北区为核心,拓展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和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初步建成数据基础设施体系和数字经济产业生态,聚焦独角兽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和扶持一批典型数据要素企业。支持研发隐私计算、区块链等核心技术,鼓励发展数据标注、资产评估等专业化服务,推动场景创新,促进科研机构、行业组织和企业开展技术共享和项目对接。引导企业参加“数据要素×”大赛以及“数据要素×”示范场景评比,推动成果落地,形成“技术研发-数据流通-应用创新”生态体系。
12.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依托数据(数字)资产流通创新中心、数据产业创新联合体等,提供数据共享、技术交流、项目对接等服务,促进企业间协同合作,加速产业集聚发展。支持开展数据采集、清洗加工、数据标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等数据生产服务,支持人工智能自动化数据收集和分析。
13.打造数据要素服务体系。围绕数据价值链中的数据托管、数字法律事务、数据质量评估、数据资产评估、数据审计、数据保险等服务环节,培育一批数据中介服务机构,构建数据资产评估、登记结算、交易撮合、争议仲裁等市场运营体系。设立数据要素服务窗口,提供数据要素综合性服务。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发挥石景山区大数据工作推进小组统筹领导作用,强化重点工作跟踪和任务落实。推进小组办公室加强工作组织,行业主管单位推进行业数据共享开放利用,各相关单位依据任务分工及自身职责细化行动计划落实举措。
(二)开展先行先试
充分依托石景山区自身资源禀赋,积极融入北京市“一区三中心”建设,落实北京市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试点任务,推进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石景山片区)建设。组织开展“数据要素×”大赛,激励社会各界共同挖掘市场需求,加强大赛成果转化。支持重点单位、重点行业和企业先行先试,通过试点示范,打造一批标杆示范案例。
(三)加强人才培养
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等优质资源,建立数据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深化“首席数据官”制度试点,常态化开展首席数据官相关培训。培育引进高层次人才,落实职业标准,开展技能等级认定,吸引数据领域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落户石景山区。
(四)强化政策保障
加强各单位政策协同,支持重点企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平台建设、重点应用、人才培育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统筹利用区级财政资金,支持数据产业发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撬动作用,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向数据产业。
(五)加强宣传推广
开展数据要素应用典型案例征集,遴选一批示范应用。依托服贸会、中国科幻大会等重点展会,积极发布典型案例,促进经验分享和交流合作。拓展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影响力。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