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第二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在安徽屯溪开幕。开幕式上,中国国家航天局总工程师李国平与塞内加尔航天局局长玛拉姆·凯尔签署《关于国际月球科研站合作的协定》。深空探测实验室与来自瑞士、塞尔维亚、阿联酋、印尼等国家的10个研究机构签署《关于国际月球科研站合作谅解备忘录》。
会议上,中国深空探测重大专项总设计师吴艳华介绍,国际月球科研站大科学工程,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联合国际伙伴共同开展方案论证、技术开发、工程建设、运营维护、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工作,将打造成为开放共享的科学平台和共商共建的合作平台。
据介绍,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拟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基本型建设。将在2035年前,以月球南极区域为中心,具备百公里范围的科研作业能力。通过地月一体化信息网络,实现无人探月、载人登月、国际合作等多点任务间互联互通互操作,形成功能和要素基本齐备的月基综合性科研平台。
第二阶段是拓展型建设。将在2050年前,建成以月球轨道站为枢纽,以月球南极站为中心,以月球赤道、月球背面为探测节点的月球综合站网,形成长期无人、短期有人、功能完善、持续稳定运行的大型综合科研平台。
吴艳华向世界各国发起国际月球科研站六大合作倡议,欢迎世界各国伙伴在项目各个阶段、任务各个层级参与国际月球科研站研制建设,包括开展联合论证、任务级、系统级、分系统级、设备级、地面设施、科学应用、教育培训等8个方面的项目合作。中国还将采取成立国际合作委员会、建设国际合作总部等十大举措,积极为国际合作伙伴创造良好条件。
据介绍,2017年,中国国家航天局向国际社会正式发起国际月球科研站合作倡议,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截至目前,已有10余个国家(国际组织)和40余个国际机构与我国签署了国际合作文件。国际月球科研站是中国联合各国,在月球表面、月球轨道和地面建设月地联通,长期自主运行、短期有人参与,可拓展、可维护的综合性科学实验设施。(记者 王敏 通讯员 李宜然)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