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至24日,2025电子设计创新大会在北京举行。此次大会展区汇聚了国内外在射频、微波、无线、高速模拟、数字和混合信号元器件等方面领先的知名参展商,为参会者提供最新的电子设计创新产品及解决方案。
23日,由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云南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组成的科研团队,利用云南天文台1.2米望远镜激光测距系统,成功探测到我国远距离逆行轨道卫星(DRO-A)单角锥反射器的激光回波信号,测出星地距离约35万公里。
24日,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上,国家航天局发布多项重要国际合作信息。
机床,又称工业母机,是“制器之器”。
4月25日1时17分,神十九乘组打开“家门”,欢迎神二十乘组入驻中国空间站,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第6次“太空会师”
2024年,本市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国第一,全球科技集群排名第三。
新版清单再次“瘦身”,彰显了我国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坚定破除各类市场准入壁垒的决心,表明了我国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切实增强经营主体活力的改革方向。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包信和与该所研究员傅强团队在氧化物-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界面作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他们发现当氧化物载体与氧化物催化剂相互作用较强时,与金属催化剂的相互作用则相对较弱,反之亦然。相关成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
“空天动力是飞行器的‘心脏’,要面临极端条件的考验,例如从低温200多摄氏度到高温3000多摄氏度的‘冰火两重天’环境,从万小时的长寿命需求到百兆瓦级别的瞬间能量释放,不仅超越了材料的物理极限,也是当前国际形势下大国竞争的关键。这对材料、结构与系统设计都提出了空前挑战。”在近日于北京举行的香山科学会议第780次学术讨论会上,会议执行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张立群说。
23日发表于《自然》杂志的一项新研究中,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团队推出了一款用于探索量子现象的强大工具——低温量子扭转显微镜(QTM)。利用这款开创性仪器,他们首次观察到了电子与石墨烯扭曲层中一种被称为“相子”的奇异原子振动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发现为理解当石墨烯层旋转至“魔角”时出现的神秘超导性和奇异金属性提供了新线索。